当前位置:铅笔小说>历史军事>蜀汉之庄稼汉> 第1140章 教化

第1140章 教化

后汉的凉州羌乱,在一开始的时候,真的就只是普通羌乱。

只是后汉中央朝廷无法以雷霆手段迅速镇压下去,或者想办法真正消除羌乱的根源。

导致这一场动乱,最后演化成持续百年的叛乱。

它不仅让后汉不断失血,同时也让朝廷对凉州的掌控力不断减弱。

关东政治势力逐渐把持朝堂。

同为后汉开国元勋集团的关西势力渐渐丧失了话语权,又导致了凉州人士日渐不满。

更别说后汉中央朝廷平乱而不得,反而屡次想要放弃凉州的迷之操作,更是加剧了凉州对中央的离心离德。

这一切,终于导致了关西与关东的对立情绪。

虽然曹操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平定了凉州最后一场大规模羌胡之乱。

但关西与关东之间的对立,并不是那么容易消除。

若是魏国能一直占据优势,甚至统一天下,其实也不算什么大事。

明明十几年前看起来还强大无比,甚至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大魏。

也不知怎么的,突然某一天,“逼u”地就从顶峰一下子坠入山谷。

让人太过猝不及防。

就如同新婚之夜正如胶似漆的时候,突然得了马上风一样,马上就不行了!

而明明差点就要灭国的季汉,居然能从西面绝地反击,照眼下的局势看,很明显是要经营雍凉,伺机向东。

但凡有点眼光的人都可以看出,季汉将来的政治势力里,雍凉集团必然会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这种情况下,被视为与关东有紧密联系的河东与并州,就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如果说,裴潜没有从魏国潜逃回来,或许并州与河东世家,就能体会到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或者说是一百三十年河东,一百三十年河西。

三百年河东,三百年河西也说不定。

万幸的是,裴潜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以魏国尚书令的身份转投了大汉。

从这方面来说,裴潜的惊人举动,背后是不是还有什么不可言明之意,那就很难说了。

虽然只是得到一个有名无实的镇北大将军和兖州刺史,但这并不妨碍裴潜成为季汉朝堂上的关东集团代表。

毕竟再怎么有名无实,至少也算是在季汉朝堂上打开了一個突破口。

这个名,很重要,非常重要。

所以从这方面看来,裴潜弃魏投汉的时机,非常巧妙,非常及时。

凭着镇北大将军的名头,裴潜送一个拜帖到冯中都护的府上,门房肯定不敢怠慢。

不敢说一定能见到冯都护,但冯都护大概率会给裴潜一个面子。

但若是换了别人,就算是王晨郭配,指不定这拜帖,就得压在门房那里,哪天说不得被当引火给烧了。

或许太原王氏郭氏的身份能唬得住别人。

但冯都护这个山门子弟面前,你唬谁呢?

你是能两万破十万?

还是大汉柱石?

亦或者占天下八斗才气?

耕读?

什么耕读?

知道八牛犁?

知道曲辕犁?

知道从蜀地到凉州,增加了多少田地?

知道大汉这些年,增产了多少粮食?

家里的藏书敢跟山门学问比么?

以前还可以说编排一番,说不得就能让某人恶名流传。

但现在么,知道说书人是做什么的?

知道什么叫算学大家多如狗?

知道什么叫印刷术?

所以说,世家子弟,再大的名声,在冯都护面前,也不过尔尔。

看不起你就看不起你咯,你能咋滴?

除非是有名声又有能力又有眼光又心向大汉的裴潜这种。

正在自家府上烤火的冯都护,听闻镇北大将军上门拜访,连忙来到前庭迎接。

裴潜见到冯都护,直接就是行礼:“见过中都护。”

“裴公这是要折煞我也?快快请坐。”

分主客坐定,冯都护这才开口问道:

“这天气颇冷,裴公怎么还冒寒过来?若是有急事,可派人上门知会一声,让我过去就行。”

裴潜连称不敢:

“中都护日理万机,老夫岂敢不知好歹,劳动中都护大驾?”

有右夫人在,我哪有什么日理万机?

方才还闲得看镇东将军打孩子呢。

不过这个话肯定是不能跟裴潜讲的。

但见冯都护笑笑:

“什么大驾不大驾,冬日一天到晚闷在府中,难得外出走动一番,就当是活动筋骨了。”

“倒是裴公,还是要注意防寒,毕竟比不得年轻人了。实在不行,让季彦(即裴秀)过来一趟也行。”

“有劳中都护关心。”裴潜摇头,“若是换了其它事,让季彦跑一趟倒也无所谓。”

“但这个事情,本就是由季彦的终身大事引起的,老夫左思右想,还是亲自过来禀报中都护比较妥当。”

“季彦的终身大事?”冯都护听到裴潜的话,关注点却是有些不大一样,但见颇有兴趣地问道,“季彦要成亲了?”

“正是。前些日子,郭仲南从太原来到长安,曾与老夫见面,言语之间谈起儿女之事。”

“听闻季彦未有良配,于是他便说他膝下有一嫡女尚未出嫁,愿许配给季彦。”

裴潜坦然道,“老夫以为,这对季彦来说,也算是好事,故而当场就应了下来。”

“郭仲南?”

“回中都护,郭仲南名配,乃郭淮之弟,出自太原郭氏。”

郭淮之弟?

太原郭氏愿意嫁嫡女给裴秀?

冯都护眉头一挑,脸上露出意外之色。

若是没有记错的话,郭淮现在应该是在司马懿麾下领军吧?

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好一会,冯都护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确实,算是一件好事。”

听到冯都护这句话,裴潜暗松了一口气。

裴潜能在曹叡时代做到魏国尚书令,政治敏感性自然不低。

更别说冯都护欲借自己的儿子裴秀,整治河东世家大族,对裴潜来说,就是一张明牌。

所以说……既然太原郭氏愿意试水,裴潜自然不介意顺水推舟。

如今看来,这一步算是走对了。

裴潜心里正想着,但见冯都护抬头看了过来,目光深邃:

“裴公方才不是说,有事要与我说?那这个事情,与季彦的亲事,又有什么关系?”

裴潜知道这个事情才是大事,自己儿子的亲事,不过是一个引子罢了。

他连忙正容道:

“不敢瞒中都护,郭仲南与老夫结成亲家后,言辞不加文饰,曾与老夫直言并州之事。”

“并州?并州何事?”

“学堂。”

冯都护闻言,嘴角微微一翘:“并州学堂?莫不成是太原那边,有人想要办学堂?”

“中都护高见!”裴潜跟着笑道,“仲南说了,并州汉胡杂居,偏偏那些胡人,多是野蛮不化。”

“这么多年来,并州没少受胡人劫掠之苦,朝廷打算在平城建学堂,教化胡人,实乃大善事是也。”

“郭家生于并州,长于并州,也想为朝廷的教化出些力气。”

“若是朝廷有意在并州扩建皇家学院名下学堂,郭家愿意发动并州士吏,筹备钱粮,资助平城太原等地兴建学堂,大力推进并州教化。”

原本只是翘着嘴角的冯都护,听到裴潜说的这些话,终于忍不住地轻轻一笑,然后又敛起笑容,神色变得有些微妙。

只能说关东世家果然是要比西蜀那些二流世家强得多么?

目光、手段、魄力等等,皆在蜀地世家之上。

前些年大汉经营凉州,推行考课,在各地开始兴建学堂的时候,蜀地世家还一副扭扭捏捏的模样。

既想要建学堂,又放不下姿态,连主事人都不愿意亲自过来见一面,就拐弯抹角地让李遗传个话。

凡事就怕比较,看看新贵,那就直接多了,早早就支持冯都护娶关虎女,后面赵马氏甚至还把马家的关系网都交了出来。

所以冯都护哪有心情去跟蜀地世家去玩我猜我猜我猜猜的游戏?

直接让他们去吔屎!

老子先给小五开后门,在南中搞教化,锦城就等着排最后面去吧!

现在再看看关东世家?

平城学堂还没有完全建好呢,就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

铅笔小说 23qb.net

<=11目录+书签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