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乱世
太子和容月私奔, 就意味着他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正统地位,也放弃了自己名正言顺统一昌国的权利。
现在,应承平想要成为诸侯王, 已经彻底没有了舆论上的阻碍。
可问题的关键是, 他根本没想要成王啊!
但是大家的想法和应承平完全不一样。
自打太子和女人私奔之后,不少能人志士都觉得昌国复国无望,也彻底了断了对过去的昌国最后一丝眷恋。
现在, 他们渴望有一个真正的王者能够站起来, 带领他们重新建立起这片土地上的秩序。
而这个人,非应承平莫属。
应承平明明自己一手建立起了如此强大的势力, 却不骄不躁,不忘本心,对故主忠心耿耿,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太子,并奉太子为主,唯太子马首是瞻。
一些同样对昌国有所留恋、崇尚忠君报国的能人志士,也因此对应承平充满了好感。而其他一部分人,虽然觉得应承平此举实在是迂腐至极,却不免被他的仁义和胸怀所打动。
可惜, 他的一腔忠心还是被太子辜负了。但应承平却没有气馁,还在努力地寻找太子的下落。
如此有仁有义的忠义之士,他不当王, 谁还能当王?
如此充满智慧和能力——应承平打下的地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又有如此宽阔的胸襟和容人之量——应承平毫无犹豫地奉太子为主, 并且善待俘虏, 从不杀俘。
跟着应承平, 完全不需要担心“飞鸟尽, 良弓藏”的下场。
而容月还凄惨地暴露了自己拥有灵异的能力,被当做了妖怪,只能到处东躲西藏。
太子和容月的到来,除了给应承平送去了他们的手下,以及为应承平统一昌国扫清了舆论上的障碍,并让他获得了有识之士的好感和投奔,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似乎就再没有什么好处了。
和应承平过去的手下不同,这些人投奔应承平,一开始就打着辅佐应承平、让应承平称王的主意。
总而言之,在谋士们天天催促应承平称王却被他从无例外地拒绝之后,谋士们也终于意识到了,原来应承平是真的没有称王之心。
简直是所有臣子的理想君主,还是一个仁君。
“头啊,你现在不称王,还等什么时候!”
“头啊,别装了,你究竟什么时候称王?”
“头啊,你该称王了!”
他底下的队伍,迅速膨胀。
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来投奔应承平,可不是来看他做一条咸鱼的!
这怎么可以!
故而应承平天天耳边都有人在暗示:
当然他们的原话不是这般简单朴素,而是各种引经据典,有时候还会说上几个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的寓言小故事。
于是他们很快就改变了策略。
当然,此时的容月还不知道,她和太子也步上了过去应承平老大们的后尘,为应承平做了嫁衣。
正因如此,正当应承平焦头烂额地应对太子私奔一事时,却发现,突然有昌国的无数能人志士前来投奔他。
这要是让容月知道了,恐怕又得气出病来,她费尽心思地为太子筹划,希望太子能得到心向昌国的能人志士的支持,成功收复昌国,没想到应承平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不说,还如此嫌弃。
还有完没完了,说多少次了,他根本没想成王!
但这些意味深长的话,到了应承平耳边,自然而然就被转化成了简单朴素,但又让他感到烦躁的催促。
人和人之间,果然是不同的啊。
他们不再去天天催促应承平,这让应承平终于松了一口气。
然而应承平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能人志士虽然不来找他了,却转而开始找起他的手下来。
这些谋士们舌若灿花,不停地给应承平的手下们画大饼,在他们耳边说起应承平称王的种种好处。
在这些人的鼓动下,应承平的手下们不禁动了心。
于是两帮人一合计,索性找了个黄道吉日,趁应承平毫无防备之时,突然窜出来抓住他,飞速地给他带上王冠,王袍加身,再强行把他拉到大街上。
这个时候,外面早就等着一群筹备已久的人,见应承平出来,全猛地跪下,口中高呼“万岁”。
街上其他不明所以的民众在周围人的拉动下,也纷纷跪了下来。
而应承平头上戴着诸侯王才能戴的冠冕,身上披着诸侯王才能披的王袍,看着眼前乌泱泱跪了一大片的人,一脸懵逼。
就这样,应承平被强行称王了。
而应承平称王之后,他的手下个个摩拳擦掌,想让应承平底下的其他军团知道自己的厉害,于是在得到了应承平的首肯后,火速出击,攻打下一个个不愿臣服的势力,应承平的地盘急速扩张。
眼看从心军来势汹汹,而应承平麾下的军队又如此人多势众,昌国其余割据势力自知自己不再是应承平的对手,称王无望,便索性向应承平臣服了。
很快,应承平就统一了昌国的大部分土地,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又一个诸侯王。
应承平:强颜欢笑.jpg
而当应承平统一昌国之后,便发现,自己不是这片土地上第一个统一原有国度势力的诸侯,在其他国家,也有不少乱世枭雄早就割据一方,辖下拥有了大量疆土,此刻正虎视眈眈地看向自己周围的土地,想要继续扩大疆域。
而昌国,因为经历了泗山盗之乱,后来又被其他诸侯国势力的人在疆土上到处作乱,现在民生凋敝、元气大伤,跟其他诸侯国相比,就是一个弟弟。
如今的昌国就像是一块肥肉,谁都想来咬一口。纵然大部分土地都被应承平统一,但不妨碍这些诸侯继续来昌国境内烧杀劫掠,甚至想要割裂昌国的疆域。
现在,昌国内部百废待兴,正等着人们建设,但外部,却又被强敌环绕,群狼窥伺,处境不可谓不艰难。
但应承平心中却不慌。
这题,他熟。
昌国如今的状况,归根到底,不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强力的外援,没有一个强大的大哥吗?
因为昌国没有靠山,所以谁都能来踩他们一脚。
那么,他给自己找一个靠山不就行了?
应承平心中的抱大腿之魂又熊熊燃烧起来了。
不错,之前他屈服得太快了,怎么可以放弃抱大腿?怎么可以靠自己努力呢?
靠自己的下场,就是整天都被其他诸侯势力的人欺负,天天被搞得焦头烂额。
应承平痛心疾首地唾弃了过去在手下们的忽悠下、想要自立自强的自己。
他就不该相信那帮谋士的花言巧语,以为自己真的是绝世英主、乱世枭雄。
他放弃了,他不想努力了。
就算被迫做了诸侯王又怎样?只要他抱的大腿足够粗壮,他照样能够混吃等死。
于是很快,应承平就将目光移向了那几个地盘最大、势力最强的诸侯王。
他挑来挑去,最后选了一个离昌国最近的。
距离近,有事才好求救啊。
而收到了应承平抛出的媚眼,这个诸侯王心花怒放。
天降馅饼啊!
在这世道,能成为王的人,谁没有雄心壮志?谁不想开疆扩土?他们个个都野心勃勃、摩拳擦掌,对其他势力的地盘虎视眈眈,想要吞并和扩张。
而应承平,无疑是其中的异类。
称王之后,不仅不想着扩大领土,居然还主动来做小弟,愿意对其他人马首是瞻。
就如同绝世美人投怀送抱,哪个傻子会拒绝?
在应承平含羞带怯的勾搭下,这个诸侯王很快就被应承平迷花了眼,准确地说,是被应承平的地盘迷花了眼,如色中饿鬼般回应了应承平的勾搭。
这郎情妾意的,自然一拍即合。
从此,应承平就成为了这个诸侯王最忠实的小弟,再次拥有了靠山。
而这诸侯王也是一个豪气的大哥,知道自家小弟家里常受到其他诸侯国势力的捣乱,顿时大手一挥,派了一帮军队,帮应承平平乱,将这些其他诸侯国的势力驱逐出去。
应承平顿时对这诸侯王感激涕零,指天发誓,他一定会好好孝敬大哥……
而容月跟在太子私奔之后,却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把太子甩掉。
一日他们在一个小城里休憩,容月突然感到一阵心悸,似乎有什么极大的威胁逼近了这座城,带着一股致命般的灼热,但奇怪的是,很快,这股威胁感就消失了。
在她以为自己是不是感觉错了的时候,太子出现了,或者说,现在应该叫他昌永了。
“容月,马车已经雇好了,我们明天就可以离开了。”
“嗯。”容月随意地应了一声。
太子想带容月去他早就准备好的隐居地点,容月表面答应了他,但实际上她想去的,是另一个地方。
那便是原来的管国所在之地。
管国王室被泗山盗杀光后,管国同样陷入了混乱,不过如今已经角逐出了新的诸侯王。这位豪杰趁此混乱时机,一举吞并了周围其余小国,成为了目前乱世中势力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管国离昌国不远,容月思索下一个要去的国家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等和太子离开这座城后,她会偷偷跳车,前往管国,投靠那位诸侯王。
然而第二天,容月就听到了让她瞠目结舌的消息。
因为管国的诸侯王借了一支兵马给应承平,帮助他驱逐昌国境内的其他诸侯国势力,其手下趁机和另一个诸侯王联合起来,发动叛乱,推翻了他。
诸侯王不幸饮恨身亡。
管国再次陷入混乱之中。
而听到这个消息,应承平大惊失色,转而便悲痛欲绝,他含泪聚集了自己手下的士兵,带着那支大哥借给他的兵马,前往管国,与大哥留下来的其他军队会合,为不幸遇难的诸侯王报仇……
容月知道这个消息后,半晌都回不过神来,心中郁闷地想要吐血。
如此一来,管国自然是去不了了,她的种种筹划又再次白费了。
“容月,我们该出发了。”
容月叹了口气,心中迷茫,浑浑噩噩地上了马车。
不知怎的,一上了马车,她就感到了一阵困意,倚靠在窗边,慢慢睡了过去。
马车里的香炉在缓缓地燃烧。
而太子拉开车帘,看着里面安详睡着的容月,露出了一个羞赧无害的微笑。
应承平成功地为他的老大哥报了仇,在众谋士“不愧是你”的敬仰目光下,沧桑地接管了老大哥的地盘。
不,他是不会放弃的。
休想骗他干活!
于是,应承平又再次含情脉脉地看向了其他诸侯王,伸出了勾搭的小脚脚……
如此,一年之后,应承平成功地统一了这片土地,结束了这持续数百年的乱世,建立了八百年来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