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流南小世界

正文卷

第三百四十五章 流南小世界

“道、道安兄啊……”

林苏转过头疑惑地问道:“嗯?怎么了?”

寿玉泽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摇了摇头,感慨道:“没什么,我只是觉得你, 实在是太接地气了……”

只见林苏直接在城里摆了一个菜摊, 供应蔬菜粮食,而他的面前,则是排成长队的地下城民众。

“萝卜, 三个铜板一斤!”

“白菜, 两个铜板一斤!”

“青菜,三个铜板一斤!”

“大米, 三个铜板十斤!”

由于身处地下,缺乏阳光,植物稀缺,大家的主食主要是鼬鼠干一类,粮食蔬菜极为昂贵,溢价严重,可是林苏摆的菜摊价格便宜实惠,蔬菜粮食品质优良,就算是平民百姓也买得起, 故而林苏的菜摊刚摆出来,就在地下城中引起了巨大轰动,甚至不少在城外工作的人也跑了回来, 只为了在林苏的菜摊上买菜!

“道安兄, 你这样子卖菜, 也未免太辛苦了。”寿玉泽建议道, “要不这样吧,我叫城主府的人,来帮忙和你一起卖菜吧……”

除了法力,林苏付出的,就只有叫卖的金甲战士了。

可见掌握高端技术的重要性。

不然那么多菜,他一个人要卖到猴年马月去啊?

就是不知道,道门众修看到林苏用金甲战士来卖菜,会有什么感受……若是乞丐道士一流,说不定还会给林苏竖一个大拇指。

“不可不可!”林苏连忙摆手拒绝。

不过这么叫卖,效率的确有点低,林苏看了看后面排成长龙的队伍,密密麻麻,几乎看不到尾,他沉吟片刻,随后从袖珍拿出几张纸,随意折了几下,这些纸就变成了一只只小人,飘落在地上,倏忽间就化作了一个个金甲战士,身穿盔甲,手持利刃,威风赫赫,庄严凌然,然后他们就立即放下了手中的刀剑,开始叫卖粮食蔬菜。

有了金甲战士的帮助,林苏的蔬菜摊也从一个变成了数十个,林苏也终于从蔬菜摊上脱离出来。

金甲战士们兢兢业业地扛着一麻袋一麻袋的铜板,放到林苏面前,然后化作青烟,消失不见,原处,只剩下一个个瘫在地上的纸人。

环保无污染, 绝对绿色安全又健康。

因为金甲战士的加入,林苏菜摊的效率有了显着提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金甲战士们毫无废话,民众排成的队伍长龙也在显着缩短。

看着不停叫卖的金甲战士们,林苏不禁感叹道,果然,老祖宗说的不错,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而寿玉泽看到这一幕后,也对林苏竖起了大拇指,感叹道:“不愧是C级大佬。”

也可以说,林苏属于技术参股,妖怪和城主府属于生产资料参股。

至于林苏的菜是哪里来的?正是林苏在地下城农业基地里,用法力催生出来的。

林苏的蔬菜粮食种子是妖怪们友情提供的,种菜的地则是城主府友情提供的,故而林苏收到的这些铜板中,还有一部分要付给妖怪,至于城主府,因为林苏帮他们改良了农业基地里的种植土壤,以此作为交易内容,所以林苏不再需要支付额外的铜板。

作为一个锱铢道道士,他怎么能干这种铺张浪费之事?

所以林苏坚决地拒绝了寿玉泽的帮忙请求。

不愧是咱们多宝道传人,有前途!

而周围买菜群众看到林苏这神乎其技的一手,纷纷惊叫出声。

不过自打冰灾来临后,修行者们在民众眼里就不再只是传说,在寿玉泽的身体力行下,修行者们已经成为了地下城基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各种修行法门也对普通民众开发,故而百姓们虽然惊奇,但也并没有多恐慌,反而在知道林苏是一个修为高深的修行者后,对林苏的菜更多了几分信任。

如果让城主府的人来帮忙,他就得再分一部分工钱给城主府众人,这不符合他们“锱铢道”锱铢必较的教义。

当晚,林苏就收到了堆积如山的铜板。

拿起铜算盘算来算去,扣除了给妖怪们的报酬后,看着剩下的铜板小山们,林苏从袖中拿出一个普普通通、外圆内方的铜钱。

正如“散金道”的法器常是破碗,“聚金道”的法器常是金元宝,“锱铢道”,自然也有“锱铢道”常用的法器。

那就是铜钱。

林苏这枚铜钱,乍看平平无奇,但若是细细看去,便能够发现,这枚普普通通铜钱上,散发着的青铜光泽,流光溢彩。

低调沉稳,暗藏锋芒。

是林苏想要的风格。

这枚铜钱并没有刻字,正面刻了山川河流,背面刻了红尘烟火。

若是有灵感高的人望去,甚至能进入山川河流之中,看银河从九天相落,观黑云压万山而来,日月变迁,斗转星移,雾起云涌,江流不息……

或者迈入万丈红尘,不时成为田野老农,挥汗如雨,不时化作街头小贩,沿街吆喝,不时变为朝中重臣,指点江山……隐于野,隐于市,隐于朝……观朝代更替,看烟火人间……

这便是林苏转修“锱铢道”后的那几十年间,取自然天地之精,得红尘烟火之华,锻造凝结而成的法器——

“通天铜钱”。

钱能通天。

林苏把“通天铜钱”往外一扔,“通天铜钱”便悬浮在半空中,流光闪烁,地下那一座座铜板山就如同铁块遇上了吸铁石,齐齐往上飞,化作了“通天铜钱”的资粮,融入其中。

很快,房间内就变得空空荡荡,一座座铜板山消失得无影无踪,一个个麻袋也变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林苏要给妖怪们的分成。

“通天铜钱”打了个饱嗝,林苏也打了个饱嗝。

感受到自己浑身充沛的法力,和变得更快的修炼速度,林苏热泪盈眶。

这是他修炼“天常道”时从未感受过的感觉!

比起“天常道”不断情绝欲就修炼缓慢的修行方式,“锱铢道”实在是太友好了!

原来,这就是吃饭喝水都能增长修为的感觉!

感受到自己蹭蹭蹭、像坐过山车一样往上涨的修为,林苏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从以前的修炼庸才,变成了现在的修炼天才!

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此言果然不虚。

道途的选择,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才是飞一般的享受。

林苏身边,无数的“气”朝他涌来,在林苏面前散发着它们的诱人滋味,渴望被林苏“食取”,林苏都有些吃撑了。

他不禁开始挑挑拣拣起来,选取其中最精华、最美味的“气”。

想起自己以前寻“气”不得、辗转反侧的模样,再看看如今万“气”扑面,争相朝他涌来的场景,林苏不禁摇了摇头,叹了声气。

唉,他该食哪种“气”好呢?

原来,这就是幸福的烦恼……

待到将食取的“气”都消化完毕,林苏看着空空荡荡的房间,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他的“通天铜钱”吃掉了那么铜板,那么长此以往,未来,这座地下城的货币流通体系,会不会崩溃?

毕竟地下城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一定时期内,如果政策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的话,消耗流通的货币数量,也不太会有什么巨大的改变。

现在巨额的铜板被“通天铜钱”吃掉了,那么接下来一段时间,地下城岂不是会开始通货紧缩?

林苏心虚地摸了摸鼻子,他是不是破坏了寿玉泽他们好不容易才稳定下来的货币体系?

看来他得催促寿玉泽多造一些货币了……要是地下城缺铜的话……大不了,他就多挖一些铜矿过来嘛……

唉,看来他以后,不能一直只抓着一只羊薅羊毛。

林苏的到来,的确给地下城带来了许多帮助,一个,就是他催熟了大量的蔬菜水果,给地下城的居民们补充了维生素。作为玩家,寿玉泽自然知道维生素的重要性,因为缺乏维生素,并长期身处地下,许多百姓都出现了视力衰退、畏光、夜盲等症状,而且出现坏血病的概率也逐年升高,奈何因为环境恶劣,地下城蔬菜水果的产量始终不高,难以供应给所有人,百姓只能以鼹鼠干为主食,而喂养鼹鼠的,则是蚯蚓。

寿玉泽时常担心,如果地面上的冰灾一直没有结束,人类一直居住在地下,久而久之,人类的眼睛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退化。

但林苏来了之后,低价摆摊卖菜,让所有城民都能吃上蔬菜,补充维生素,还改良了土壤,让农业基地里的泥土,更适合种植。

除此之外,根据草木妖怪们的研究,经林苏催熟后,部分蔬菜水果和粮食的种子,发生了良性变异,更能适应地下城中缺氧寒冷的环境。

简直就是农神下凡、土地神在世啊!寿玉泽落泪。

对于地下城一直担忧的能源问题,林苏也鼎力相助,他去城外逛了一圈,然后带回了半山青铜矿石,和一堆煤炭、石油以及铜矿的挖掘点。

虽然最后那些铜矿的挖掘点有些多余,但城主府众人对林苏还是十分感激,林苏的探测节省了他们的不少时间。

只是林苏带来的帮助毕竟是暂时的,他终究要离开这里,而那些蔬菜水果虽然在林苏手下发生了变异,但到底没有脱离植物生长的必要规律——光合作用。

光来自哪里?以前的人们会回答太阳,而现在的人们,则会回答,能源。

尽管现在的地下城暂时不缺石油和煤炭,但寿玉泽和林苏都知道,这天底下,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因此,对于能源,寿玉泽向来都是能省则省。

故而寿玉泽时常会和身边人感叹,要是这个世界上,存在不需要光合作用的植物就好了。

偶然听到这话,林苏若有所思。

他想起了,他以前在朝阳小世界远石省,见到的奇特生物。

地袍、蘑菇、陆藻……

这些奇特的苔藓类植物、菌类和藻类。

它们不是需要的阳光很少,就是压根不需要阳光。

按理来说,苔藓、蘑菇,都是要在阴暗潮湿的环境,而藻类,更是离不开水,但远石省的这些食材,却能够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活,而且味道极为美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

因为太过美味,林苏还在袖子里放了一部分,目前依旧保持着活性。

若是能够把这些食材移植到流南小世界,岂不是完美符合地下城民众和寿玉泽的需求?

这可比鼬鼠肉好吃多了!

当然,移植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还要考虑这些食物能不能适应地下城的寒冷低温——毕竟远石省是干燥炎热的气候,而流南小世界的温度低得惊人,以及远石省这种奇特生态环境是不是和远石有关,如果没有了远石是否还能继续生长等等问题。

但至少,有了一个切入点。

比寿玉泽他们自己研发,不知方便快捷了多少倍。

看到寿玉泽千恩万谢、小心翼翼地从林苏手中接走这些食物,火速召集研发部、农业部、妖怪们共同研究,林苏陷入了深思。

在一个世界司空见惯的东西,到了另一个世界,有可能,就会成为那个世界的救命稻草。

林苏的“锱铢道”向来讲究等价交换,但是这个“等价”,其实是个有些唯心的东西,毕竟不同的世界,对同一样东西价值的衡量,也会有些不同。

就算是同一个世界,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人心中,价值也会有所不同。

那么,这年头最赚钱的是什么?

当然是做中间商赚差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