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装修指南

正文卷

第七十一章 装修指南

经过前几次的失败, 老丈已然有些心灰意冷,然而还是来试了最后一次。

“多谢几位小郎君倾心相助,只是我已自知结果, 若此次不成……便不再麻烦各位了。”

林稚明白这种期望一次次落空的感觉, “我明白。但是还请老丈再尝一次。”

老丈点点头,不抱希望地夹起一个开口的蛤蜊, 刚一入口便瞪大了眼睛。

鲜甜的贝肉,微甜的汁水, 极其清和的味道……记忆中的味道。

老丈迫不及待又喝了一口那蛤蜊汤,刚放下勺子就红了眼眶, “就是……这个味道。是阿茹做的味道。”

林稚递过一条帕子,“老丈若觉得这个味道对了, 我将方子赠与老丈。”

接过他递来的手帕, 那老丈擦了擦眼睛,“多谢小郎君, 真的太感谢小郎君了。”

“已经给小郎君添了很多麻烦,这方子我买下, 小郎君不必赠给我。”

林稚笑笑,“我已经写好了。”说完,他将怀中的方子拿出来,“老丈请收好。”

“小郎君是想……把第三层做成茶坊?”李四郎不确定道。

今天他们确实要干一件大活儿——三楼的茶坊要开张营业了。

“阿郎真厉害!”

李四郎叹了口气,“现在的南门大街,已非昨日可比了——竟可以与春风楼平起平坐,甚至地段特别旺的铺子,租金还要高出一截。”

林稚问:“四郎可知我那酒楼一共三层?”

林稚轻轻勾了勾唇角, “猜的。”

林稚开门见山:“四郎既已搬来南门大街,可找到租铺了?”

“劳小郎君挂心。”李四郎温和一笑,“住的地方已经找到了,至于租铺……却还没有。”

但对这位老丈来说却价值千金。

“小郎君, 你是怎么知道应该把盐换成糖的?”阿蓝好奇问道。

“不瞒小郎君,我原先以为南门大街附近的铺子价格低得很,却没想到涨价如此之快。”

林稚笑了笑,“正是如此。”

原本林稚想等到冬至过后再开业,没想到前几日春风楼的李四郎搬来了,便顺便去找他问了茶坊的相关事宜。

面对阿蓝明显不相信的目光,林稚笑道:“好啦,快干活儿了。”

“我有一个想法。”

林稚喝了口茶,继续说下去:“我那酒楼,是这样安排的。一层食店,二层酒肆,第三层也快要开张了。”

“老板都发话了!”沈小七去推他们,“快干活!”

“左右四郎也没找到合适的租铺,我和我家小厮对茶饮一事又一窍不通,正好缺人手。四郎与我知根知底,很合适。”

酒蒸蛤蜊,几乎临安城内的每个厨师都会做, 老丈夫人所做的这种口味又偏甜, 不是大众喜欢的味道。这方子若按照寻常计价,根本值不了几个钱。

李四郎点点头,“自是知道的。”

老丈离开酒楼之后, 沈小七和阿青阿蓝都还有些没回过神来。

林稚又喝了一口茶,“不知四郎意下如何?”

“当然是好!”李四郎笑道,“小郎君既然相信我,我一定不负小郎君所托。”

林稚笑道:“那便这么说定了。”

李四郎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不知小郎君想要办何种类型的茶坊?”

“临安城的茶坊大致分为四种,一是插花挂画点缀厅堂的高雅茶坊,二是说书游艺的娱乐茶坊,三是招徕生意的当街茶坊,还有花茶坊,就是,呃……”

说到这里,李四郎有些尴尬地停住嘴,“这个小郎君肯定不会做的,我就不介绍了。”

两人尴尬地跳过话题,林稚问道:“四郎之前在春风楼所开茶坊属于哪种?”

“娱乐茶坊。”

李四郎道,“要想高雅就得安静,春风楼那种人来人往的地方,根本安静不起来。至于招徕生意的当街茶坊,又有些太闹了。”

想到自家酒楼二楼就是酒肆,虽不至于吵闹,但要比起那种阳春白雪、高山流水的高雅茶坊,还是乱了些许。

他道:“那我便和四郎一样,开一所娱乐茶坊。”

“英雄所见略同!”李四郎笑道,“以小郎君酒楼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舍娱乐茶坊其谁?”

林稚点头称是。

又问了该如何装修、买什么茶具、点什么熏香、请不请点茶分茶的师傅——答案是不必,李四郎就会,且是个中一把好手。

说到此处,李四郎也有些跃跃欲试,想给林稚表演一番。

林稚忍不住笑了,“求之不得,四郎请便。”

“便是点茶吧。”李四郎摸了摸鼻子,“分茶几日没做,有些手生了,改日练熟了再给小郎君表演。”

“几日不练就手生”,没听过厨师几天没做饭就不会做饭了,可见茶艺这行有多考验基本功。

“四郎开始吧。”

没有滚水,无法冲开茶粉,只能现烧。

见李四郎拿出一个提梁粗大、壶嘴细长且不透明的铁壶,林稚好奇问道:“这是什么瓶子,看不见,如何判断水开?”

“小郎君有所不知,这叫汤瓶,用汤瓶烧水也是茶艺表演的基本功夫之一。”李四郎把汤瓶搁在炉灶上,“听声辨水开是我们这些人的绝活。”

林稚忍不住比了个大拇指:“厉害。”

水烧好了,只见李四郎提起滚烫的汤瓶,用沸水去浇碾好的茶粉,边浇边搅,须臾,茶汤上泛出一层乳白色的雪沫乳花。

林稚看了一眼那绿莹莹的茶汤,心道:“抹茶?”

他在慈幼局时从来没接触过茶艺相关,就算是接触过,也只是在李局长的介绍当中,是以从没见过这些东西。

正疑惑着,李四郎的介绍如期而至:“这层白色浮沫叫做沫悖,小郎君可以尝尝,香醇得很。”

林稚依言拿起茶盏,轻抿一口,夸赞道:“甘甜润滑。特别是那些‘沫悖’,像云朵一般绵密,还有点奶味儿。”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那就是有点像奶茶里的奶盖。

“云朵……”李四郎笑道,“好新鲜的比喻!这茶粉都是绿茶的细芽嫩叶,嫩到极致,味道自然也好。”

林稚点点头,把“一定要选择绿茶嫩叶”也记到了小本本上。

又说了几句茶坊装修相关,林稚辞别李四郎,去当初购买酒杯的那家器皿铺买茶杯。

那器皿铺店主认出林稚这个大客户,带着灿烂的笑容迎上来,“小郎君可是还要买些酒杯酒盏?”

“不是。”林稚摇摇头,“这次买些茶盏。”

“茶盏啊。茶盏咱家也有,小郎君看看这些黑瓷碗,很受茶艺界欢迎。”

器皿铺店主继续道:“别看这碗笨重胎厚,造型也古朴得平平无奇,却是建州窑生产而出,耐热不烫手,最适合点茶分茶。”

“因为沫悖颜色洁白,只有用黑碗才能凸显其色泽乳白。如果用白瓷碗或白瓷杯,就会稍显逊色。”

林稚点点头,没错,和刚才李四郎与他说的一样。

除了不能用白瓷碗白瓷杯,还不能用金银铜碗,否则会让茶汤带上铁锈味。

买了几十个小黑碗、佐茶用的瑞脑金兽香、很嫩很嫩的绿茶细芽嫩叶,在三楼挂上名人字画,门前竖上拴马桩子——这是茶坊的专用标志。

做完这些,茶坊就差不多能开业了。

三楼茶坊和一楼食店、二楼酒肆的装修风格都不一样,偏雅致婉约。

大堂内有红木八仙桌,天窗挂有柔和温暖的灯烛,桌上摆放着古朴清雅的茶具,还有不绝如缕的袅袅香气。

沈小七深深吸了一口淡雅的熏香,“阿郎,我们的茶坊什么时候开业啊?”

林稚却递来一碗盛满汤水的碗盏,“先尝尝这豉汤味道如何。”

豉汤就是用豆豉搭配其他食材熬煮的酱汤。

每到冬天,临安城各大茶坊除了各式茶汤,还会兼卖豉汤。林稚新官上任三把火,自然要凑一凑这个热闹。

问了李四郎这豉汤做法,是将豆豉捣碎,搁滚水里煮一煮,再放入砂仁、良姜、橘皮、葱末、花椒、茴香,如此而成。

林稚也不明白为何大宋人民会喜欢这个味道,看上去和黑暗料理似的。

沈小七接过汤碗喝了一口,咂着滋味道:“有点咸,有点苦,还有点麻……但也不是不好喝。”

想来这汤水最大的作用是驱寒温胃,要想喝真正好喝的汤,还得上一楼。

是以林稚的要求放得很低,“不是不好喝就行。”

茶叶、豉汤、熏香、暖炉,一应俱全,林稚在屋里转了一圈,觉得挺满意。

他的小茶坊可以开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