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第一页上面写道:
愿我无敌意、无危险。愿我无精神的痛苦。
愿我无身体的痛苦。愿我保持快乐。
……
这《慈经》是在自我麻醉不成……韩衞一边吐槽,一边开始了学习。
只见和自己长得很像的僧人出现在自己的识海里,反覆的在朗诵《慈经》,不大会的功夫,《慈经》的全部内容已经刻进了他的脑海里。
学习完毕,上床休息。
第二日,他在院子里刚刚坐完早课,就看盛新满面笑容的走了进来。
先是给他施了礼,接着开口说道:
“道长,我已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都尉。”
韩衞看他满面笑容的样子,心知事情应该成了,也是笑着回应道:
“那不知乔都尉怎么说的?”
盛新喜气洋洋的说道:
“乔都尉其实很舍不得我离开。”
“只是他也知道我的想法,最终同意了我继续镇守边疆的想法。”
“直接把我推荐了郭将军。这次就随他一起征战龟兹。”
韩衞稽首:
“恭喜盛将军求仁得仁。”
盛新笑着说道:
“全赖道长成全。”
大家又说了几句闲话之后,盛新告辞离去。
因为征战龟兹,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安排。
相比盛新,韩衞就轻松的多了,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他也乐得清闲,除了每天熟悉狮子吼、天眼通这些功法,翻看一些佛经,更详细的了解一下这些佛家的神通。
就是和武瞾联络一下感情。
听听忠清吹捧一下自己。
偶尔去安慰一下,每天需要画上十张符,而忙的焦头烂额的袁天罡。
自己则每天抽上一个时辰,画上几百张五行符,一边画一边感慨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就这样悠闲的过了五天,这天正在他悠然自得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乔都尉请他去大厅议事。
他心知有事,也是施施然到了大厅。
可是等进去之后,他还是小小的吃了一惊,怎么这么多人?
只看大厅两侧的三排座椅上,密密麻麻坐满了高昌城内的大小官员,一个个正在小声的窃窃私语。
而乔师望则是满脸严肃的坐在主位之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
看他过来,也是开口说道:
“道长,这边做,等大家到齐之后,我有重要的军务要给大家说。”
韩衞点头示意,迈步上前,坐在了因为画符,熬得两眼通红的袁天罡的下首。
片刻之后,人员到齐。
乔师望和郭孝恪客气了一下之后,开口说道:
“诸位,郭将军和乔某换防的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
“本来以为能平稳的交接,谁知偏偏就有人不让我们消停。”
“刚刚收到伊宁城急报,突厥集结了最少三万的军兵,准备攻打伊宁城。”
这话一处,众皆哗然。
“这突厥人就是个狼崽子,一刻也不消停。怎么会突然想起攻打伊宁城了?”
“很好理解,三条‘丝绸之路’其中有一条要从伊宁通过,突厥人明显是想分一笔羹。”
“这突厥人也是没脑子。没看到郭将军正好率了一万唐军过来了,在加上其他地方支援来的兵马,这次突厥人可是提到铁板了。”
“对,干他娘的,打死这帮狼崽子。”
……
乔师望看大家议论完毕,便看向郭孝恪说道:
“郭将军,你看此事如何应该如何解决?”
郭孝恪沉声说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突厥敢来犯,这次并让他们有去无回。”
“乔都尉在这裏镇守高昌,我亲自带兵去击杀突厥。”
乔师望开口道:
“不妥,这高昌城内近日事情颇多,而且你我还在交接之中。”
“此时你不易离开。”
郭孝恪沉吟片刻道:
“乔都尉言之有理,那依你的意思是谁可去出战?”
乔师望把目光看向了他下首的盛新说道:
“盛新将军跟随我多年,深通谋略,骁勇善战。”
“而且极为熟悉西域的情况,让他领兵出战即可。”
郭孝恪扭头对盛新点了点头道:
“盛将军能力出众,确实是出战的最佳人选。”
“那不知盛将军需要多少人马?”
盛新品算了一下开口道:
“如果是据守伊宁的话,五千人马足矣。”
听到这裏的郭孝恪有些不喜的皱起了眉头:
“不能一味据守,莫得辱没了我大唐的名声。”
“要主动进攻。乔都尉意下如何?”
乔师望点头,
“要是往日也就坚守不出了,既然今日我们兵精粮足,自然还是要主动出击。”
下面的众人也是深以为然,纷纷点头。
得到乔师望的同意之后,郭孝恪这才再次扭头看向盛新:
“既然乔都尉同意,那我也就做个主,把那一万唐军都拨给你调遣。”
这话一出,众人尽皆哗然,这是要玩大动作呀,要把突厥往死里揍呀。
也有那聪明人隐隐猜到了郭孝恪的意思,他刚刚继任安西大都护的位置。
自然特别需要一场战斗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这突厥人也真是善解人意,看他瞌睡,立刻送来了枕头。
大的意见达成,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一群人又讨论了许久才各自散去。
只是韩衞多少有些不解,这突厥兵这也来的特巧了一些。
莫非是龟兹得到了什么消息,私下里联系突厥,拖延唐军。
不过想想又觉得有些不合理,如果突厥得到了消息,那应该是和龟兹两面进功,而不是单纯的拖延。
或者突厥就是单纯的来掳掠一番?
他也没想出一个头绪,也就懒得再想。
独自思索起自己的事情,既然郭孝恪近期不进攻龟兹,那他和袁天罡就该去碎叶城看看了。
因为他也让人打听到了,那赤色大山就在碎叶城附近,而且炎热无比,和他在天机榜上看到的最是接近。
……
第七日。
各处的兵马全部到齐,就连最远的北亭也到了,比预想中的快了三天。
各自交接、准备,整个高昌城内都动了起来,一股风雨欲来的气势弥漫在高昌城的上空。
第八日。
辰时。
一万五千名大军已经在高昌城外集结完毕。
乔师望、郭孝恪带着城内的官员前来送行。
一番仪式之后,
盛新和众人告辞,翻身上马带着大军前往伊宁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