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诱敌

第二卷

此时的李世民正带着一帮文臣武将登高遥望,观察战场的形式。

看着阿史那社尔撤离,看着高句丽中计,看着高句丽开始安营扎寨,他心中的大石才终于落了下来。

又返回军营,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商议破敌之策。

首席谋士长孙无忌首先说道:

“臣听说临敌将战,必先观察军队的士气。我方才去诸营巡视,看到将士们都是磨拳擦掌,喜形于色,这一看就是必胜之兵。”

“陛下年轻的时候,便亲临战阵,过去我军所以能连破群雄,平定天下,完全是靠陛下的英明决策。”

“这次的战役,一切全凭陛下圣裁。”

这话听得一旁的韩衞是皱眉不止:你这说的不全都是屁话吗。除了阿谀奉承,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建议。

而一旁的李道宗这会开口道:

“陛下,高句丽军营如此庞大,可见必是倾举国之力,来和我军决战。"

"我熟悉高句丽地形,愿意带领五千精兵,奇袭平壤,直捣它的巢穴。”

“如果拿下了平壤,那这裏的十几万大军就可以不战自败。”

李勣闻听却是反驳道:

“略阳郡公此言差异,我军本身就只有丽军一半的兵力,况且还要抽出一部分防御安市城突然出兵反扑。”

“如果你再抽走五千精兵,那这仗就不好打了。”

“况且此去平壤一路崎岖难行,还会多有兵马拦截。再加上平壤城高沟深,我军轻装器械,没有攻城器械,只怕短时间内很难攻下。”

众人一时间争论纷纷。

李世民斟酌一阵后,开口道:

“道宗的建议倒是不错,和我前日的建议也有相似之处。”

“但按照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是稳扎稳打最为妥当。”

“等赢下这场战争,高句丽主力尽数被歼,到时安市,建安、乌骨尽可一战而下。”

大家听他这么说,才停止了争论。

李世民接着说道:

“我刚刚让阿史那社尔诱敌深入为其一。”

“其二是逐步让敌军升起轻敌之心。”

“现在就再次激起他们的轻敌之心,我军才好一举拿下他们。”

等会议结束后,李世民派中书侍郎许敬宗,前往丽军营中见他们的主帅高延寿。

双方在中军帐见面之后,高延寿也没有给许敬宗让座,就这样摆出一幅高高在上的姿势对他说道:

“李世民派你来干嘛,是来请降的吗?”

许敬宗看着高延寿嚣张的态度,丝毫没有在意,而是站在那里,有些谄媚的回答道:

“禀告将军,请降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现在我军粮草缺乏,士兵还有很多都开始思念家乡。”

“所以陛下现在也已经有了退兵的想法。”

高延寿听的心情大好,哈哈大笑起来,便让人给许敬宗让座,一针见血的开口道:

“退兵?哈哈,为什么早不退兵,晚不退兵,等我大军压境的时候想起来退兵了?”

“说到底还不是看到我高句丽的大军,心生怯意的缘故。”

许敬宗听完这话,一脸吃惊的看着他,满脸都是想法被人看破的震惊。

他震撼的表情更是满足了高延寿的虚荣心,春风得意的看着许敬宗问道:

“说吧,你们退兵的话都有什么要求?”

许敬宗有些迟迟疑疑的开口道:

“高句丽依然对我大唐称臣;我方撤军时,丽军不可趁乱攻击;至于你国征战新罗、百济的事,我朝不在参与。”

“高将军看这样可好?”

高延寿听完后,不由的一声冷哼:

“这样可好?这样一点都不好。”

接着又苦口婆心的对许敬宗说道:

“你们真的看不清形式吗?”

“现在是我高句丽大军压境,是你们实力不济,主动提出退军的。”

“反过来,你们不给我们赔偿,还提出这么多无力的要求。哪有这样的道理?”

许敬宗愈发慌乱了起来,连声开口道:

“可以谈的,可以谈的。”

“不知道高将军这边是个什么意思?”

高延寿听完,毫不犹豫的开口道:

“第一,称臣可以,毕竟我们一直是中原的属国。”

“第二,攻占我们的城池全部还给我们,包括我们的士兵、百姓也要全部归还。”

“第三,赔偿黄金千两,战马千匹,布帛一万匹。”

显然是早就打好了腹稿。

接着又看着许敬宗,恶狠狠的威胁道:

“如果你们不答应这些要求也行。”

“那我们就战场上见,到时……”

“哼……”

许敬宗听着高延寿威胁的话,这会已经是面有惊悚之色了,呆呆的坐在那里沉吟起来,过了许久之后,才无奈长叹了一声,看着高延寿,恭维道:

“将军果然是慧眼如炬,一眼就看透我们的想法。”

“不满将军,我来之前,陛下就是这么安排的。”

“如果我方满足了这些要求,不知双方是不是可以就此罢兵?”

高延寿见已经把许敬宗的底全部给探了出来,也就不在那么咄咄逼人了,转而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可以。赶紧回去准备吧。”

“三天,我只给你们三天的时间。”

“三天后,如果你们还没有把赔偿的东西送过来,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许敬宗连连点头,诚惶诚恐的退出了高句丽的军营。

等回去后,给李世民一一据实禀报。

李世民听完后,微微一笑,只做了两个字的评价:

“蠢货。”

当天夜里,再次召集文武众臣,召开了军事会议,开始部署战斗。

他将麾下部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与高延寿的军队进行主力会战,另一部分则继续围困安市。

参加主力决战的军队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李勋率张士贵等十四总管之兵1.5万人,在安市城西岭之敌军正面布阵,以诱敌军来战;

一部分由长孙无忌率牛进达等二十六总管之兵1.1万。为奇兵埋伏于山北。只待他一声令下便杀出夹击敌军;

最后一部分由他亲自率领步骑四千人,潜伏于唐营以北的高山之上指挥战斗。

三支军队合计仅三万人,但他们却都是全军最精锐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