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初见(二)

第一卷

当晚,赵弘润将表兄衞瑜一家五口(包括一位侧室),皆邀请到肃王府,盛情款待。

期间,他还将自己府上的女眷们,包括换上了女服的秦少君,逐一介绍给表兄衞瑜,这一方面让衞瑜感受到了这位表弟的权权盛情,另一方面也感受了莫大的压力。

楚国汝南君熊灏的长女芈姜、秦国公主赢璎,似这等分量的联姻,如何不让衞瑜感到压力剧增?

待用过晚饭后,衞瑜一家五口原本欲告辞住到城内的驿馆,但赵弘润硬生生挽留了下来,邀请他们住到肃王府东院的厢房。

衞瑜的妻妾心中当然欢喜,毕竟她们也明白赵弘润这位魏公子在大樑的权势与地位,能与这位魏公子攀上亲份,她们一家在大樑自然可保相安无事。

只是衞瑜的心情有些复杂。

在逐渐了解了这位表弟的性格与为人后,衞瑜必须承认,这是一位值得深交的亲戚,但因为某些原因,衞瑜内心其实并不希望与这位表弟太过于亲近。

待安顿好衞瑜的妻儿后,赵弘润将表兄衞瑜单独邀请到内院的花园里小酌。

一看这架势,衞瑜便猜到这位表弟多半是打算与他谈谈‘最近这次战争期间’的某些事。

果然,在彼此喝了一杯后,赵弘润舔了舔嘴唇上的酒水,诚恳地说道:“关于这次战争期间,衞国遭受的劫难,我深表遗憾。当时南梁王驻军在原阳、酸枣一带……”

在解释这件事时,他尽可能地淡化了南梁王赵元佐那招故意将韩军引向衞国作为突破口的‘祸水东引’之策,倒不是他有心替南梁王赵元佐隐瞒什么,只是这种事一旦承认,魏国的形象会大受影响,非但会遭到天下人的诟病,还会直接影响到魏衞两国的关系。

因此,朝廷上下一口咬死:韩军将领司马尚突然率军进攻衞国,这是因为韩军那边的战略发生了改变,并非是魏国这边有意引导。

纵使是赵弘润,也不能随意瞎说实话。

听了赵弘润的解释,衞瑜沉默了片刻,问道:“我的部下有人对我说,韩军进攻我衞国,是打算将我衞国作为进攻贵国的突破口……换而言之,这次的劫难,我衞国是替贵国承受了。”

赵弘润闻言默然不语。

尽管衞瑜假称是‘部下所言’,但从他的语气不难猜测出,这些话都是衞瑜本人想要表达的不满。

从几十年前开始,在魏衞两国缔结盟的时候,衞国就是作为魏韩两国战争的‘缓冲地带’而存在。

在当时那段时间,魏国朝廷一直鼓动衞国夺回大河以北的旧土,即如今的沫邑、淇县等地。甚至于,魏国朝廷愿意无偿协助衞国展开夺回旧土的行动。

其中原因,无非就是魏国希望减少与韩国直接接壤的领土,不希望日后韩国出兵攻打魏国时,魏国只能在本土作战。

就好比最近几场与韩国的战争,作为魏国本土作战的战场,河东郡、河内郡几乎是被韩军摧毁殆尽,这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恢复的战争创伤。

毫不夸张地说,这场战争所有的损耗、花费加在一起,也没有重新建设河东郡、河内郡两地的花费多。

而倘若衞国夺回了沫邑、蕲县等地,那么,在魏国与韩国之间,就好比出现了一个‘缓冲地带’,在这片区域内作战,哪怕双方打得再激烈,破坏地再严重,魏国也不会心疼——因为那是衞国的领土,是衞人花费精力、耗费人力物力发展的领土。

但很可惜,上一代的衞王‘衞纠’,为人颇为精明,虽然当时继位时颇为年轻,却也看出魏国的‘不安好心’,可没有傻到让衞国给魏国挡风遮雨,作为魏国的东北屏障。

那一任的衞王‘衞纠’,很聪明地将沫邑、淇县这些已经被韩国侵占的城池的‘主权’,赠于了魏国,赠给了上上任魏王,也就是赵弘润的曾祖父‘赵侈(chǐ)’。

不过即便如此,魏衞两国当时还是缔结了‘同进同退’的盟约,虽然衞国的实力不足以与韩国抗衡,但对当时势弱的魏国而言,也是一股不可放弃的助力。

话说回来,在‘魏王侈’与‘衞王纠’的那个时代,魏衞两国其实还是作为平起平坐的盟友相互交好的。

几年后,‘魏王赵侈’年老驾崩,将王位传给了赵弘润的祖父‘赵慷’。

‘魏王赵慷’,并不算是一位明君,在他的年代,魏国的国力不进反退,就连国内最强的精锐之师‘魏武军’,也因为赵慷的好大喜功,在上党郡惨败给了韩国,从而导致魏国在当时呈现衰败的迹象。

但在此期间,赵慷还是做了一件对魏国有利的事,那就是他利用魏国的影响力,干涉了衞国的王储,扶持了一位对魏国亲善的衞公子。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魏武军惨败于上党之后,当时魏王赵慷生怕衞国在看到他魏国国力衰败后转投韩国的怀抱,因此强烈要求‘衞王纠’派一个儿子到大樑作为质子。

当时,‘衞王纠’可比‘魏王赵慷’贤明地多,他考虑到若是魏衞失和,只会让韩国趁虚而入,使得魏衞两国皆被韩国所吞并,遂忍辱负重同意了赵慷的无礼要求,遂从几个儿子中选了一个不怎么看中的儿子,打发到大樑作为质子,即衞公子费。

没想到,衞公子费虽然才能不足,但却懂得察言观色、拍马奉承,到了大樑后,居然深受魏王赵慷的喜爱。

待等若干年后,勤勉的‘衞王纠’积劳成疾,临终前正准备从几个器重的儿子中选择继承人时,此时身在大樑的衞公子费听说了此事,入宫哭求赵慷协助他。

于是,素来喜爱衞公子费的赵慷,就派了一支军队护送衞公子费回到衞国,在经过了一番周折后,将衞公子费扶上了衞王的位置,即是如今的‘衞王费’。

从那时起,魏衞两国原本地位平等的盟约,就逐渐‘变质’了,‘衞王费’作为魏王赵慷当初喜爱的干儿子,对魏国极为亲善。

据说当时有衞国公卿劝阻衞王费,但衞王费却信誓旦旦地表示,他这个王位,是魏人帮他夺取的,魏人是不会害他的。

当然,这话其实也没有错,魏国从始至终都没有坑害衞国的意思。

只是衞王费继位后,衞国与魏国的关系,就逐渐从‘兄弟’变成了‘小弟’,而待等赵弘润的父亲、魏王赵偲这位强势的魏国君主夺了王位后,魏国与衞国间这种‘大哥’与‘小弟’的关系,就愈发稳固了。

在魏王赵偲有意无意的引导下,衞国在有些方面的发展,逐渐停滞了下来。

比如说衞国的冶造技术。

当时衞王费表示,反正老大哥魏国的冶鍊技术比咱们强那么多,本国还发展什么冶铁工艺,浪费资金,军备什么的,直接管魏国购置就是了。

就这样逐渐、逐渐地,衞国渐渐成为了魏国的附庸——在这种情况下,魏国的确是没有理由去坑害衞国。

因为毫无威胁嘛。

因此,似南梁王赵元佐在这次战争中的某些行为,事实上魏国朝廷与魏王赵元偲,都是抵触的,只不过南梁王赵元佐先斩后奏,又为魏国击退了韩国的军队,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魏王赵元偲与朝廷,也不好多说什么罢了。

事后,魏国主动联络衞王费,打着‘支持衞国恢复建设’的旗号,表示愿意资助一笔钱粮帮助衞国恢复国内建设,纵使衞王费此前对南梁王赵元佐,以及户牖侯孙牟、苑陵侯酆叔等援军袖手旁观的行为有些不满,这份不满很快也就烟消云散了。

然而,衞公子瑜却无法接受这种事。

因为他感觉,魏国对待衞国的态度,越来越‘随意’,仿佛衞国这个盟友对魏国来说已可有可无。——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

在衞瑜看来,想要得到魏国的‘尊重’,首先得让衞国变得强大,摆脱魏国的控制,就像‘衞王纠’时代那样。

因此,衞瑜此番前来大樑,出于某些原因以外,也是想见识一下大樑的繁华,看看能否从中学到什么。

顺便,看看魏王赵偲的几个儿子对待衞国的态度——虽然魏王赵偲待衞国还算亲善,但难保下一任的魏王对衞国不会有其他看法。

而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在他抵达大樑的首日,他就遇到了魏王诸子中风头最盛的魏公子,肃王赵润,并且,这位魏国公子对衞国似乎还抱持着好感。

不过在与这位肃王殿下交谈的期间,衞瑜也明显感觉出,这位魏公子对衞国的善意,就像他方才承诺‘日后定会设法惩治户牖侯孙牟、苑陵侯酆叔等人’的承诺,那仿佛是建立在一个居高临下的高度上——不能说是施舍,但也绝非是平等地位上的控诉与赔偿。

“大国的傲慢呐……”

当晚,在赵弘润与衞瑜结束谈话后,衞瑜躺在肃王府东院的厢房床榻上,暗自感慨着。

其实他对赵弘润这位表弟的印象极好,毕竟以赵弘润如今的权势与地位,还能放下姿态,毫无架子平等地与他接触,甚至于还自称小弟,这在他看来,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德。

但遗憾的是,纵使是这位德才兼优的魏公子,在提到魏衞关系时,主观态度也难免颇为强烈,虽然口口声声说‘这件事我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但却没有询问衞瑜想要什么样的交代的意思。

就仿佛魏国能给衞国交代,这已经是非常了不得了的样子。

这种感受,让衞瑜感觉非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