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武侠仙侠>逐货师> 序章五:杨家怪事

序章五:杨家怪事

呼景盛所说的这些,让年成凯明白,问题也许出在杨元修的身上。当然,阴木掌眼和无字天书也很重要,但他不能去抢吧?就算去偷出来,也不知道杨元修会将那两件东西放在什么地方。

“师父,你在想什么?”呼景盛将一杯热茶恭敬地放在了年成凯的桌前。

此时,两人已经回到年成凯的当铺中,年成凯一直坐在那里走神思考,而呼景盛则在当铺内忙碌着擦桌子打扫泡茶。

年成凯道:“呼老板您没必要这样。”

呼景盛立即道:“您是师父,我是徒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伺候师父是应该的。再者说了,以你我的年龄,我拜您为师,也没有不妥。”

的确,如今呼景盛四十岁出头,而年成凯已经六十,从年龄上来说,收一个差自己二十来岁的徒弟也没什么不妥。可年成凯想到自己的两位挚友,黄道二十多岁,而池同书才近四十,如果真的收呼景盛为徒弟,那比两人年纪要大的呼景盛还得称呼他们俩为长辈。

刚这么想,黄道和池同书就走进当铺,两人自然不认识呼景盛,年成凯立即介绍:“这位是元如斋的呼景盛呼老板,这两位是我的好友黄道和池同书,都在警察厅供职。”

呼景盛琢磨下,又为难地看向年成凯,因为他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呼。

年成凯只得道:“各叫各的吧。”

呼景盛闻言大喜,因为年成凯等于是默认了他这个徒弟。

黄道和池同书却很纳闷,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而呼景盛则大方介绍自己就是年成凯的徒弟。

黄道和池同书大惊,随后池同书嘴欠道:“不对呀,我和老年也是兄弟相称,那我不是你的长辈了?”

呼景盛为难,年成凯赶紧又重复了一遍先前的话:“各论各的。”

池同书闻言大笑起来,呼景盛也笑了,这才化解了尴尬。

趁着呼景盛去泡茶的功夫,年成凯将事情缘由告知黄道和池同书,而自己则有些后悔,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冲动了?就这样收了呼景盛这个徒弟。虽说年成凯不是不收徒,但他收徒看重的是徒弟的人品,而呼景盛的人品,他实在是不了解。

呼景盛不仅泡茶,而且还亲自下厨做了一桌子好菜,这让年成凯、黄道和池同书无比诧异,要知道呼景盛这种人怎么可能下厨呢?

呼景盛解释道:“师父和两位兄弟都不是外人,我就实话实说,我自小就对厨艺感兴趣,可家父认为那是下人做的事情,但我还是背着他们偷偷学。”

年成凯问:“时代不一样了,如今不比从前,做厨师也没什么不好呀,虽说人分三六九等,但我认为应该从品德上来分,而不是职业。”

呼景盛苦笑摇头,他也无可奈何。

一顿饭下来,三人的关系又拉近不少,年成凯依然在观察呼景盛,他不想收一个品德有问题的人为徒弟。

饭后,四人又讨论起了关于杨佑生的事情。

黄道说:“我和老池去档案室调那杨佑生的资料,谁知道杨佑生在档案室只有基础资料,详细的一概没有。”

年成凯问:“这是为何?”

池同书道:“我之前说过,杨佑生因为乐善好施,抗战之后又年年捐钱,所以上面将他认为是重要人物,自然档案资料都封存起来了,不过呢,警察厅只有基础档案这是正常的,只有军统那边才有详细的底子,而军统那边的底子,都是以前军统背地里自己悄悄调查的,这叫摸底。”

呼景盛忙问:“池老弟以前是军统的?”

池同书没有如以前那般得意,相反是有些愧疚:“是呀,以前是军统的,好在是从那里离开了,要不,现在还留在魔窟之中助纣为虐。”

年成凯问:“那有没有办法从军统那里搞到他的档案?”

池同书却是笑了,黄道也笑了,年成凯会意:“查到什么赶紧说,别卖关子。”

原来池同书以前拜托之前在军统关系不错的同僚查阅档案,虽然档案是不能带出来,但也能查阅,毕竟杨佑生只是个商人,并未身负什么军事秘密。

池同书回忆道:“杨佑生是1840年出生,也就是清朝道光二十二年生,自称是川省德江人士,但实际上是不是军统也无从查起,也没有必要去查。”

年成凯问:“他是什么时候来滇省的?”

池同书道:“在他20岁的时候,也就是1860年,清朝咸丰十年,这一点也应该是真的,因为他差不多也是那时候发迹的,他20岁的时候就开始在滇省做茶叶买卖,主要和洋人做生意,又过了20年,也就是1880年,清光绪六年的时候,他40岁那年第一次娶妻,妻子为他生下一个女儿,但是没过几年,女儿夭折,妻子也死了。”

呼景盛插嘴道:“这些情况我都不知道,杨佑生从来没对我说起过。”

年成凯点头,看着池同书问:“往下说。”

“1980年的时候,也就是光绪十六年,杨佑生50岁,他再次娶妻,他娶的妻子又为他生下一个女儿。”说到这的时候,池同书叹了口气,“也许是他倒霉,也许是克妻,这次他妻子又死了,女儿也夭折了。”

年成凯闻言皱眉:“这么惨?那他现在这个儿子,杨元修是什么时候生的?”

黄道放下茶杯:“杨元修是他70岁的时候才有的。”

池同书接话道:“杨元修是光绪二十六年出生的,也就是1900年,今年刚好41岁,是他第三任妻子为他生下的,这次他孩子没事,平平安安,但妻子没过几年也死了。”

呼景盛听到这,自言自语道:“克妻?奇怪。”

是呀,很奇怪。年成凯觉得这些太奇怪了。

黄道说:“不过我从街头听到另外一个传言,说着杨佑生喜欢儿子,不喜欢女儿,所以前两任的妻子和孩子都是他弄死的。”

年成凯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坐在那思索着。

黄道和池同书知道他的习惯,所以都没再说话,呼景盛也看着年成凯。

许久,年成凯睁眼问:“杨佑生二十岁之前的事情能查到吗?”

池同书摇头:“那就不好查了,不过我也可以拜托川省军统那边的朋友查一查,只不过你知道,没有银子可不好办。”

年成凯刚要说话,呼景盛立即道:“花多少钱,告诉我,这笔钱我出。”

黄道看向年成凯,年成凯只是点头默许了,过了一会儿又道:“黄道,你最近盯紧点杨府,看看他家的动向,我得去一趟川省。”

说罢,年成凯看着呼景盛问:“呼老板,你有空和我一起去吗?”

呼景盛自然求之不得,忙道:“有空有空。”

年成凯又让池同书继续想办法调查杨佑生的过去,而他此行去川省回斗城,他想回去找年成庆问问关于古滇族后裔的其他情况。

从昆市回斗城,需要十天时间,而这十天的路程中,呼景盛每日照顾年成凯的起居饮食,让年成凯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逐渐对这个呼老板也算是放下心来。

曾经年成凯以为自己会在滇省独自过完余生,却没想到,因为一系列离奇古怪的事情,认识了黄道、池同书和呼景盛这三人。也是因为认识了他们,年成凯才发现,实际上自己内心是真的害怕孤独的。

实际上,谁不怕孤独呢?愿意孤独的人,只是更害怕背叛和出卖罢了。

十天后,两人抵达斗城,呼景盛第一次来斗城,也没想到斗城会如此的荒凉。是的,只能用荒凉来形容,从这里人们的穿着打扮也知道,斗城并不繁荣,想找一家像样的旅店都困难。两人足足找了一上午,才找到全斗城最好的一家客栈入住。

入住后,呼景盛还是打扫了一遍房间,完事后他打开窗户,看着冷清的街头道:“师父,您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年成凯道:“对,川北冥市也在此处。”

呼景盛好奇:“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么荒凉的地方呢?”

年成凯道:“五代时期,后唐武信军节度使坐镇此处,为加强方法,在涪江河畔的河谷平原上修建了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地势南北长而东西窄,形状如北斗七星,后来因商贸繁荣,又取金满斗之意,所以,此处便叫斗城,不过清末至今,因为战乱的关系,逐渐荒凉,年家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开设冥市,也是因为人少的原因。”

普通人是不知道冥市,也进不去的,所以冥市不缺普通客人,愿意来这里做交易的异道人士,即便是走上千里万里也无所谓。

两人刚说到这,门就敲响了,年成凯起身开门,他已经知道是谁来了。

待年成凯开门后,他果然看到了站在门外的年成庆。

年成庆笑道:“大哥,你回来了。”

铅笔小说 23qb.net

<=27目录+书签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