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遇上干旱天气了

正文卷

第702章 遇上干旱天气了

听着娘的提议,白安焱想了下,倒是没反对,这两天他一直注意着清水河的水位,已经有下降的趋势了。

老农把式说过,旱不怕,就怕水位下降, 一点出现这种现象,旱情的时间就会长。

他特意去看过了,以前娘钓鱼的地方,已经耗下去一尺的距离了。

“娘,佃户那边我想去看看。”

白安焱担心佃户那边的情况,虽然打了水井,但毕竟不想喝水灌溉方便,免得佃农闹事,得去瞧一瞧。

白云溪抬头看着火辣辣的太阳,还不到中午就感觉到燥热,

“我跟你一起去看看,眼下这情况,佃户免不了焦躁,多开导,少动怒。”

说着,便招呼雯幽去套车,

“娘放心,我不会跟佃户起冲突的,天气太热了, 您还是待在家里吧, 中暑就不好了。”

“没事, 我又不干活, 就去走一趟, 不会有事的。”

白云溪拿着帕子,擦了把额头上的汗水。

入夏的天气确实反常,这种天气再持续下去, 就该造成干旱了。前阵子还跟宋王氏说今年风调雨顺的,转眼就被打脸了。

“也不知什么时候会下雨,再这么下去,河水也会干的。”

白安焱擦了把额头,把布巾绑在手腕上,不耽误干活。

“得亏咱们买下田地就请人来打井了,要是一口井,小王庄那些庄稼可就惨了。”

说到这里,白安焱猛地一拍腿,

“娘,您说王乡绅是不是早就预测到今年雨水少,有可能会干旱,才把田地出手的?”

要不然也太巧了吧,她们这边刚接手,老天爷就不下雨了,一百亩的旱地,就一口井支撑着。

若不是娘一直提点他别忘了请人打井,这会儿指不定就让佃户闹到家门口了。

听着老二瞪着眼睛盯着自己,白云溪也是一愣, 随即又摇摇头,

“就是赶巧了而已……不过,作为一位资深的老地主,种了这么多年的地,总会遇见几次旱涝,经验比咱们多谢也正常。赵牙郎不也说了,王乡绅就是因为年纪大,顾不过来才出售的。既然要买,自然选择最难管理的田地了。”

看着老二惊讶的眼神,白云溪笑了下,

“好在咱们提前打了井,把麻烦避免掉了。至于眼前,应该属于天灾,跟人没关系。”

“也是,要是容易打理,王乡绅也不会轻易答应送一季的粮食。”

白安焱带了壶水,白云溪拿着蒲扇,三人坐着马车,一路去了小王庄。

刚拐进田间小道,就看到农田里乌泱泱的到处都是人,有担扁担的,有拎桶的,水桶担到田里,妇人,孩子拿着水瓢一颗颗的浇水。

远远一看,到处都是人头,跟赶集似的。

“小孩子在田里乱窜,也不怕踩坏庄稼?”雯幽看着田里穿梭的孩子,拧眉开口。

听着雯幽诧异的语气,白云溪轻笑一声,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她们打小就被爹娘带到田里耍,从小就知道,粮食就是他们的口粮,浪费不得。”

尤其是佃户家的孩子,要是踩坏一颗秧苗,屁股就会遭殃,久而久之的就养成习惯。

她们的马车刚听到田边,距离近的佃户立马就围了过来,

“东家,你们可来了,井不够用啊,早上因为打水,大伙差点打起来。”

“是啊,这天气也不知什么时候结束,东家再给我们打几口井吧?”

“前面河里的水位都开始下降了,若是再不下雨,估计就该抢水了。”

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声,白云溪在儿子搀扶下,下了马车,冲大伙摆摆手,

“天干物燥,你们也都悠着点,别太急躁了。”

“东家,我们不能不急啊,上午浇了下午干,一天都不敢停,能不着急吗。”

“是啊,再这么下去,田里庄稼怕是抵不住啊。”

看着眼前一个个晒得黝黑黝黑的汉子,白云溪抬头看着火辣辣的太阳,老天爷的事儿,她也管不住啊。

“各位亲邻,老天爷的事儿你我都做不了主,但是你们得悠着点才行,既然不知老天爷什么时候下雨,咱们就得继续浇地,但也不能把人累坏了。”

“你们是家里的顶梁柱,若是累倒下了,一大家子可怎么办哟?”

听着白云溪的安抚,刚才嚷嚷的几人也禁声了。

众人也知道天不下雨,东家来了也没用,但眼看着庄稼蔫了吧唧,心里就着急。

“东家,能不能再打几口井,您放心,只要您找到打井师傅,我们也负责挖井,不会不管的。”

眼下灌溉是要紧的事儿,只要庄稼能保住,多干点活不算啥。

听着佃农的提议,白云溪转头看向老二,“前阵子打井时,位置都是打井师傅看好的。他当时怎么说的,你给大伙叙述一遍。”

白安焱看着娘的眼里的鼓励,请了下嗓子,握了握拳头给自己鼓劲儿。

“各位稍安勿躁,当时我带打井师傅来的时候,他围着田地转了一圈才定下的位置。也就是说,除了他指的几个位置,其余的都打不出水。”

此话一出,众人一静,眼神狐疑的看着白安焱。

看着众人不信的眼神,白安焱脸色一肃,

“当时打井时,咱们小王庄的人有好几个一直跟着,从头到尾都未离开过。当时师傅是咋说的,大家都听着呢,不是我一个人,你们若是不信,只管问。”

听着这话,众人相互看了一眼,好一会儿才有人默默的举起手,

“当时我在场,师傅确实说过,那三个位置最容易出水。”

“确实这样说过,还说了什么土质,什么岩层之类,我也听不懂……”

白云溪看着两人,微微一笑,“都说术业有专攻,种田有行家,打井有师傅。但凡能出水,我还会吝啬一两口井?你们也不想想,你们减产了,对东家有什么好处?”

众人:“……”

这话倒是没错,再加上自己村人出面作证,确实比东家说十句都让人相信。

但眼下用这四口井浇地,得排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