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番外5

第六卷 故土不离

暑假,卢氏藏书展第五期即将开展。

这已经成了观阳市博物馆的暑期惯例活动,一年一个主题,到今年持续到第五年了。

同样的,卢氏藏书洞暑假也照旧比平时每日多开放一百个参观名额。

不过网上照旧还是很多人在官网、论坛抱怨预约不上,抢不到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抱怨三百六十五天。

最早还诚惶诚恐打滚卖萌的客服经过五年锻炼,已经练成了套餐话术,“亲,请明日赶早哦”“听说零点更容易抢到呢”。

网友回怼:“你是叫我熬夜吗?!”

但如今的客服已经不会再在深夜解释了,一过五点半,准时下班,和网友互动乱扯的都是机器人自动回复。

除了气人的“请赶早”,偶尔还蹦出一句“工作人员已下班,您的意见明日一早小助手会转达哦。”

更气人了。

随后,有约不上票又闲得没事干的网友把小助手回复当开盲盒,谁开到了“明日转达”就忍不住截图发到社交网络。

还有人触发到了关键词,竟然问到了许多官网都搜不到的奇怪讯息,比如:

“盛夏福利——亲爱的游客朋友,爬山一定很热吧!下山时凭票可到沿途大小商店免费领取解暑福利哦。”

“温馨提示——大中小学生朋友们好,拿上学生证购买纪念品可以打折哦~”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今天过生日的朋友可以凭身份证领取礼物哦!”

……

有人触发后发到网上,竟然真在从卢氏藏书洞下山的路上领到了解暑福利,有人是雪糕,有人是饮料,还有人拿到的是水果。

而凭学生证打折的活动,在博物馆购买纪念品竟然也适用,学生们沸腾了,家长们沸腾了,让本就难预约的票更加难约了。

“特别日子”也逐渐被网友们解密,一般都是卢家名人的生日。同款生日的网友调侃,这是卢家人在给祖宗过生日,他们是顺带的饶头。

想要买复刻版卢锐典藏画册的网友和想买颜式经典注疏原版影印集的网友们疯狂哭嚎,投诉卢氏就是搞饥饿营销,凭什么买个画册、文集还要实名制,一张身份证一辈子限买一份儿?

官方解释,为了防止黄牛和高价代购。

网友怼,那你们甩开膀子印刷啊,印多了谁还高价找黄牛?

官方不回了。

向来在出周边纪念品上对网友有求必应,甚至每年会搞征集投票的官号直接装死了。

据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当地卢姓人士私下与朋友吐槽:“我爷爷说,要是不稀罕了谁还来我们这儿旅游?”

没见他们镇种菜的这几年收入都比往年翻了两番么?

就更别说什么开酒店、开菜馆、开出租、卖纪念品、开饮品店的了。

到了寒暑假,他们镇上和附近两个村的生活广场都贡献出来当停车场了。

网友:“……”

很卢氏。

这就很卢氏。

不愧是能上历史书的商人世家。

不过好在卢家村其他方面还是很厚道的。

那边原本就是观阳市的风景区,自然风光好,名胜古迹多,九成景点都不收门票。

附近酒店客栈也多,各种档次价位齐全,房价到了旺季涨价也不超平时百分之十。

因为临近市区,附近还有蔬菜瓜果基地,交通方便,吃住便宜,无论买什么价格都很实惠。

从前藏书洞还没被发现时,观阳市民周末就会驾车到卢家村和周边的几个村子郊游买菜,如今游客多了,还诞生了可以短租一两个月的度假项目,菜园子、蔬菜大棚提供采摘、农家乐项目,码头附近还有专门的钓鱼区。

本地退休的大爷会很热心地把他价值不菲的钓竿借给游客,然后在旁边哈哈哈,无情嘲笑钓不上鱼的年轻人。

这让游客们怀疑,他们出现在河边,根本就不是为了钓鱼。

另外,只是走马观花短途游览也很划算,观阳大多景区都不要钱,收费的景区票价也很实惠。

纪念品也不贵,整个观阳市各大景区的纪念品在全国数得着的物超所值。

卢家藏书洞和博物馆合作的主题周边纪念品更是直接复刻文物,除了材质、大小不一样,复刻得非常完美。

关键是,便宜。

卢家村本就有人开工艺品工厂,做自家周边,那叫精益求精。

本地人吐槽说,不能坏了祖先的名声。

而广受欢迎的藏书洞出土的各类文字图画,也一直陆续在往官网上传。

已经上传的大多都支持下载,爱好者和搞研究的学者、老师、学生们,若嫌书籍画册贵的,还能自己打印。

不过要想看原汁原味的,要么来观阳市逛博物馆。

要么,来买扫描原件做出来的复制品。

做工考究,超级高清,特别还原。

一比一等比例印刷,纸用的都是特种纸,手感和原件特别像。

有人调侃,伪造文物也不过就是这个技术了。

就是那个价格,让专门搞大岐史研究的、搞民族融合史、古代商业史和卢家研究的民间组织、个人爱好者特别咬牙切齿。

妈的,奸商!

被吐槽多了,官网和线下周边店施施然挂起了提倡理性消费的宣传语,只要去他们店买书籍类周边,售货员、服务员都会亲切地告诉你“我们官网有电子版哦”“电子版不要钱哦”。

嘬着牙花子下狠心买书的人更气了。

他们不知道有电子版吗?

他们还知道颜氏经典注疏已经出版了,还是古代文学专业参考书呢!

他们要买的,都是看过电子版后精挑细选做了攻略研究出来的必买超值款!

到了暑假,又开始抢票的爱好者们焦虑到抖腿。

他们就知道,观阳博物馆又又又搞事了。

今年竟然搞了个家史展,还要展出大量大岐孝光年间的卢家书信。

这么是什么居心?

他们不知道卢家最有意思的时期就是大岐弘安至孝光时期前后吗?

是嫌弃去年搞的古籍展太专业太晦涩,看的人不够多么?

暑假到来,展览如期开始。

第一批游客涌入展馆,仔细看完了卢家风云人物卢栩详细的生平大事件,忍不住把时间线拍照发网上吐槽:“太尼玛离谱了,卢栩肯定是穿越的!”

网友回复:“论坛都定论十来年了,卢栩绝壁是穿越的!”

某常年在网上活跃的卢姓讲解员很不认可,在网上回帖:“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哦!他要是穿越的,那么会做菜,为什么不发明电冰箱呢?”

网友:“?????”

网友:“朋友,虽然你姓卢,但是不要太离谱。”

网友:“就是,你这个要求太高了,不然你还是让你祖宗造反算了。”

网友:“就从生平看,卢栩肯定也是个文科生!”

……

没多久,又有对卢锐感兴趣的人在话题组发言:

“苍天啊,展馆展了卢锐给卢栩、卢锐给卢舟、卢锐给他们家其他人写的三百多封书信,这让我们卢七爷情何以堪,不是说他往家里写的信绝大多数都被两个哥哥带入坟墓做随葬品了吗?”

大岐流行去世后将逝者生前珍贵的物品带入墓中。

据卢家流传的家族年谱记载,卢栩下葬时,最重要的陪葬品就是和兄弟姐妹们历年来的书信。

“社死了社死了!”发图的网友在论坛痛心疾首,“我都不忍心看,太肉麻了!”

卢锐什么人,人送外号卢七爷,无数背包客、驴友、探险者心中的酷哥、楷模、大爷。

现在呢?

博物馆预告放的第一篇,就是卢锐左一句“哥哥我好想你”右一句“我晚上想你们想得睡不着”的家书。

光想就罢了,结尾他还特不要脸地问哥哥能不能给他寄点儿钱。

多门学科课本上都在介绍的开创者、奠基人,滤镜简直碎了一地。

说好的大岐第一酷男子呢?

他们只好自我安慰,按时间推算,写这封家书时候卢锐才刚二十,放现在大学还没毕业,问家里要钱很正常!

他们还一顿从各种角度找补,什么算一算这个时间他在哪儿流浪啊,孩子多不容易啊,虽然家书各种撒娇,但是他的事业很棒棒啊,我在他这个年纪才艺只有上街乞讨啊。

锐粉们开始歪楼,吐槽那个狂拍的网友到底是不是假粉。

一片嬉笑和粉饰太平中,又有人发出一手资料。

“震惊!卢锐算什么社死,我梅才是真社死!天爷呀,我是为了看梅孟希当年创的初版文字才来观阳博物馆的,不是为了看他和卢栩写信吵架口水战的!”

发完,他还补了一百多张梅孟希和卢栩的书信。

那些书信展出的只有三页,其他的都是从博物馆的互动电子浏览器上拍的。

传完,他还评价道:“像不像小学生吵架!”

喜欢梅孟希的不喜欢梅孟希的都要裂开了。

这位出身名门、桀骜不羁、淡泊名利、文风瑰丽、写出史上第一部 传奇长篇小说、诗篇无数、名震文坛、还开创古蛮语,最重要的是,据说还特别帅的大牛,被粉丝称为大岐第一才子的梅孟希,私下是这样的吗?

说好的冷面酷哥呢?!

某位正以梅孟希为原型写剧本的编剧在网上疯狂呐喊,不可能,她不信,前些年出画册时候她发现梅孟希没同榜的宗鸿飞、颜君齐帅已经够受打击了,怎么现在梅孟希人设都崩了呢?

梅孟希必须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的冷酷款才子!

她还 了观阳市博物馆官方号,经官方号解释,原来这次家史展还有分展区,展览的是与卢家历代交好的朋友们,与梅孟希相关的展品就在那个展区,除了和卢栩的书信,还有和卢舟、颜君齐甚至卢锐往来交谈的书信。

官号声明,梅孟希和别人的信都很正常,大多也都正经。

除了书信,展区还有一部分梅孟希亲笔真迹的话本故事,梅榜眼字如其人,狂傲洒脱,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书法爱好者来参观。

然后官号放出了预约链接。

于是,连观阳市博物馆门票都约满了。

网友们:“……”

隆兴省博三日内每天都还有好几千余票,观阳市博物馆被约满了,就离谱。

定北历史博物馆趁热闹凑一脚,欢迎大家到北庭市参观二梅创字的石刻碑文和出土真迹,他们那不只有大梅,还有改良爷爷文字的小梅哦!

随后,历史专业的学生看热闹玩梗,把卢栩吐槽梅孟希创造的字是鬼画符,狗都不学的段落圈起来。

还科普了因为梅孟希创造的字太难,客观促使许多蛮人贵族子弟跑去学大岐字,直到他亲孙子,史上称为小梅的史学大牛梅珂昂到定北郡进行二次改进,简化了梅孟希的文字,才开始有人学。

而能证实这段笑谈的,恰是梅孟希给卢栩写信中的唠叨抱怨。

那位网友热心把梅孟希的书信也翻译了一遍,天才梅榜眼无法理解他创造的这么美妙的字,为什么别人不爱学。

不过,很快有学语言的学生出来给梅孟希鸣不平,解释他们老师就是专门研究各族古文字的,他们老师一直说梅孟希被小瞧了,如果放到现代,他绝对是文字大家。

而且梅孟希发明的文字非常精确,能完美表达出古蛮语的内涵,反而是小梅精简后,不如原本准确了。

从文字学来讲,大梅的成就是高于小梅的。

他们老师很遗憾现存的史料和石刻大多都是小梅简化后的,找不全梅孟希当年的版本了。

那名学生表示他已经将观阳市博物馆展览的信息告诉老师了,等他们学校一放假,他们就陪老师去参观。

而在这场展览中,最受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展品是卢舟勉励家乡学子的《送观阳子弟书》。

这篇文章因文法标准典型,语句质朴凝练,感情感人肺腑,被节选入了中学课本……要求全文背诵。

人人会背的课文,原来只是其中的一半啊!

他们看到原稿了,他们看到课文原稿了!

学生家长们仔细看完卢舟的生平介绍,又听了讲解员讲卢舟人生的代表作创作背景,一个个心神激荡。

卢首辅,不愧是庆文年间第一才子,孝光年间的第一首辅,不愧是大岐政坛、文坛的明星,人好,字好,文章好,长寿还官高。

激动的小朋友们逛完,几乎人手一本卢舟诗文精选集。

不过,整场展览真正的压轴展品是一幅画卷——

卢锐亲笔画的全家福。

巨幅与真人等比的画轴上,七十九岁的卢锐以写实的工笔画法细细描画了全家六代人。

有爷爷奶奶,有阿娘,有哥哥,有姐姐,有子女,有孙辈,还有重孙辈。

有趣的是,卢锐画的其实不写实,画的也并非当年的全家福。

彼时他爷爷奶奶、叔叔婶婶、母亲、哥哥都已经过世,但卢锐笔下,画中人依旧是年轻的。

慈祥的爷爷奶奶。

壮年的叔叔婶婶。

年轻美貌嫣然而笑的母亲。

俊朗明媚英姿勃勃的兄弟。

依旧是少女姿态的姐姐,

还有淘气乱跑的子侄……

更有趣的是,他还画上了他的孙辈、重孙辈。

他们也全是少年和童年模样。

他们像跨越了时空回到了自己最风华正茂的年纪,一个个笑着,动着,时隔千年,依旧生动活泼。

仿佛,一直活着。

作者有话说:

全家福上,卢栩和君齐是手扣着手站在一起的。

卢小锐画过很多全家福,基本都随着亲人过世放入墓中了。

和哥哥姐姐们几千封肉麻家书,也没出土哦~

社死了,但是没有彻底死绝。

ps

因为这张时空错乱的全家福,让许多人陷入迷惑。

卢锐把嫂嫂、弟妹、姐夫、妹夫等亲属也全画进去了,一家人岁数混乱但整整齐齐。

于是,专家们数了一遍又一遍,拿着族谱对来对去,依旧还是对不明白谁是谁。

他们抓狂了,越对越咬牙切齿。

不过,好歹是从别的画上能认出他们家主要成员,尤其是帅哥美女。

非专家的游客们花式八卦:

那个最帅的是谁?

就是卢栩旁边站着的!

是颜君齐吧?

是颜君齐吧?!

是颜君齐吧?!!

讲解员:墓葬没有开启前,一切只是推测。

游客们:他们俩都合葬了,还有什么好疑惑的?

讲解员:呃……严谨的史料里并没有记载……

游客们早已进入下一个话题:以卢锐的兄控程度,把颜君齐画得比他哥还好看,颜本人一定特别帅!

讲解员:……卢锐是写实派!写、实、派!

游客:这个卢锐,画科普时候恨不得把动物的指甲都标注出来,画全家福怎么不知道把对应的名字写到画后头呢?!

(卢锐:纯纯因为灯下黑,我哪知道都一千多年了,会有陌生人想知道我们家谁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