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返乡(上)

第二卷 西北王

“爹,祖母长什么样?”

戴季良把最小的儿子彦榄搂在胸前,孩子天真的话,让他陷入了长远的思考,是的,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已经把父母那苍老的面容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祖母啊,她老人家啊!”

戴季良正在不知道如何向孩子描述的惶恐当中,突然车门被敲响了,戴季良喘了口气。

“爹爹有事了,等回到高邮,榄儿可以自己看看祖母到底长得什么样子。”

说话间,戴季良心虚的站起来,打开车门。

“文翰,怎么回事?”

“总司令,进入江苏境内了,南京方面派安徽省主席陈调元在徐州火车站迎接您,您看是不是要见一见?”

文翰请示着。

“陈雪喧,他不在北京当他的军政分会委员,跑到徐州来迎接我。”

戴季良摸着下巴,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也好,接下来咱们要转津浦路,他这个地主陪着咱们,咱们也省了许多麻烦,命令司机在徐州站停车。”

汽笛轰鸣,随着机车上的司机一拉刹车闸,奔涌前行的火车立刻被勒紧了缰绳,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减速,终于缓缓的靠向了徐州站的月台。

“欢迎戴总司令莅临徐州。”

一看到火车停了下来,原本呆滞的场面一下子生动起来,到处是鲜花、彩旗、欢迎的乐曲和如雷的口号,一时间声浪直冲云霄,一派盛世景来。

列车的车门终于打开了,然而首先出来的不是戴季良本人。

一排排全副武装、刺刀雪亮的士兵鱼贯而下,不消一会就在徐州军警的保护线内重新构筑起一道坚固的警戒线。

“排场真大。”

陈调元站在那里腹诽着,不过和戴季良比起来,他这个军事委员会委员、北平军政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主席、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团长的确算不得什么。

其他都不要说,就说手中的人枪吧,这也是为什么是自己在迎候对方的原因。

“出来了!”

花车的门缓缓打开了,陈调元快步的迎上去,然而下车的还不是戴季良。

“报告陈主席,总司令身体欠佳,请您上车叙话。”

虽然言辞是恭谨的,但是内容却是命令式的,身负重任的陈调元和身边的幕僚面面相觑了一会也只能无可奈何的向车上爬去。

“不好意思,总司令只请陈主席一人上车。”

文翰一把拦住陈调元身后的人,陈调元又是一滞,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吧,他挥挥手,一个人走进了车内。

“雪喧兄,不好意思让你上车来看我。”

戴季良看见陈调元走进了,这才施施然的站起来向对方伸出手。

“戴总司令鞍马劳顿,原本雪喧是不该来打扰的。”

既然戴季良给了一个台阶,陈调元自然顺着就爬下来了。

“不知道总司令身体可好些了,要不要在徐州住上两日,雪喧或可以替总司令延请一位当地名医来施治一二。”

“用不着了。”

戴季良摆摆手,示意对方坐下。

“何况,既然到了徐州,自是归心似箭,十几年没有回家了,老父亲的坟茔也一次没有祭扫过,惭愧啊!”

戴季良再一次长吁短叹着。

“徐州就不久留了,若是雪喧兄无事,志翔准备这就转道津浦路了。”

“戴总司令要回乡探亲嘛?”

陈调元的脸色有些难看。

“南京上下对总司令可是翘首以盼呢,是不是请戴总司令开完编遣会议再行回乡如何啊,否则雪喧也不好交代啊!”

“我记得蒋主席侍母极孝,当年为了守孝几不为黄埔校长。”

戴季良一提这个故事,陈调元的脸都变了,是的,归乡扫祭亡父叩拜生母,这都是人伦大礼啊,传将出去,必然有人拿蒋中正的旧事做比较的。

“志翔不过回家探亲,毋须多少时日,还请雪喧兄转告南京诸公,且再耐心几日吧。”

说到这戴季良话锋一转。

“百川兄不是还在太原嘛?不急,不急!”

“这?”

陈调元被戴季良堵得无话可说。

“也罢,此间南行,雪喧忝为地主,自是一路同行的。就算被南京责怪一番,雪喧也豁出去了。”

陈调元作出一番舍命陪君子的样子,其虚伪可笑,让戴季良从心裏好好的鄙视了一番。

“有父母官陪着,志翔可真的是衣锦还乡喽。”

鄙视归鄙视,但戴季良嘴上却打着哈哈。

“对了雪喧兄。这次编遣听说只准备保留60个师。”

戴季良当然明白陈调元身负的责任,于是也不待对方开口,径直把话题转了过来。

“不知道蒋总司令准备给西北军保留几个师啊!”

“这个可是中央掌握的事,雪喧倒也不太清楚。”

戴季良这么直截了当让陈调元很难回答,虽然新近西北遭灾甚重,但毕竟西北军根基深厚,西北票更是通行周边十省,既有地盘又有实力,这个藩不是想削就能削得成的。

“估计十个师总归要有的。”

西北军的实力外人看来是雾里看花,只不过隐隐约约知道西北有十几个老北洋规制的师,所以能给出十个师的编制绝对是因为西北军战无不胜的漂亮战绩才如此高看一筹的。

“10个师?”

戴季良哈哈大笑,蒋某人真是好算计,想藉着西北大旱来趁火打劫,可惜啊,西北军根本不在乎中央的权威,其他诸侯也未必买他蒋某人的账。

“雪喧兄莫不是说笑吧?西北现在还顶着赤俄的压力,万一闹大了,这十个师可不足用啊!”

戴季良当然知道陈调元不过是传话的人,他也只是作出一副讨价还价的样子而已,随即他半开玩笑地问道:“雪喧兄是不是已经预定了一个整编师师长了?”

“哪里、哪里,惭愧、惭愧。”

陈调元原本还为自己能保留一个师长的名义而志得意满,但一想到对面可是给十个师都不满足的大军阀,顿时心中的苦涩是怎么描述都不过分的。

“戴总司令玩笑了。对了,听说西北的军火颇为便宜,不知道雪喧能否采买一二?”

“是雪喧兄要买还是蒋总司令要买啊?”

戴季良似笑非笑的看着陈调元,蒋中正已经多次派人要求西北优先供给武器给第一集团军然而西北却无法答应他们。

“军火西北可以卖,但是总有个先来后到吧?等忙过了这一段,雪喧兄要什么都可以商量的。”

“西北目前出口的最大宗是石油及其冶鍊后的产品。”

戴季良在研究东部诸侯的情况,同样南京政府也在研究西北的状况。

“这是对日出口,日本方面已经再三要求咱们确保铁路线的畅通。”

宋子文把手中的报告散给现场的众人。

“其次是军火,目前除了可以军火自给的奉系、晋方和距离西北过于遥远的滇军、粤军以外,几乎所有的国内军事力量或多或少跟西北有军火上的买卖。”

在座的几个人都脸色沉重,他们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再次是钢轨,主要是对山西、河南等地出口。

以上这些都是西北以陕福公司名义直接控制的物资出口,接下来是江浙、上海、山西、平津实业界在西北投资建厂后生产的各类商品,包括五金类、医药类、毛纺、棉纺、皮革、玻璃器皿、染料、洋灰、电机、小马力汽油机、小功率直交流发电机、电线、电缆,以及国内其他常见民生产品。”

“以上这些西北出口产品的年贸易总额目前尚不清楚,但是西北内部采用取消厘金和减免税收的做法使西北商品的价格在同类国产品中成本最低、价格最低,已经占据了国产品市场的70%,甚至抢占了部分进口商品的市场。”

这份报告名义上是财政部和工商部联合呈报的,实际上背后还有洋商和买办集团的影子。

“至于西北的进口。第一是机器及其零配件、第二是各种大宗矿砂、第三是由于西北旱灾而大量引进的粮食、第四是木材、橡皮、猪鬃等各类工农业原料。”

“其志非小啊!”

听来听去都是说西北的工商业强大,以至于正坐中央的蒋中正有些烦躁的敲了敲台子。

“你们说说看,现在该怎么对付西北这个假革命、真军阀?”

“是不是可以切断西北的物资进出口,把戴志翔困死、饿死?”

何应钦自是从军学的角度出发,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的建议一经提出立刻遭到了几个人的驳斥。

“绝对不行!”

铁道部长孙科当下提出异议。

“陇海路输运提供的运费已经占到了铁道部收入的三成半,再加上平汉路汉口至郑州段的分运收入,至少要达成铁道部每年收入的半数,要是按照敬之兄所言,铁道部可无法承担分摊的军费。”

“我和哲生兄的意见一致。

这些货物都有列强的背影,且不说石油是日本人的命脉、就是西北进口的那些物资也是打着洋行的名义。

而那些枪炮就更是关系到全国大部分的势力,除非。”

外交部长王正廷可不愿意到时候自己的办公室里门庭若市。

“扣押那些普通的国产品,不过这样一来的后果嘛。”

王正廷说不下去了,不过众人也明了之极。

“我的建议第一要削弱西北商品的竞争力。”

孔祥熙掏出了预案,“接下来再徐徐图之。”

“怎么削弱西北商品的竞争力?”

农矿部长易培基追问着。

“西北利用内部统一市场废除厘金等手段来降低成本。”

孔祥熙冷冷的笑着。

“一旦没有了这个优势,西北那么偏远,即便是大规模减税也不可能在价格上竞争得过沿海地区的实业。因此,我建议通过全国裁撤厘金的法令,从根本上打击西北。”

“全国裁撤厘金?”

众人面面相觑。

“那中央的财政怎么确保?”

“我的建议具体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