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原始自行火炮

第二卷 西北王

“那是不是要让交际外去查一查?”

鄂涛看到戴季良一副激动的样子,于是进言道。

“算了!”

戴季良摆摆手。

“知道了又能怎么样?越俎代庖,开封未必欢迎咱们呢。”

说话间他坐了下来。

“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现在一切都脱离了西北的掌控,因而西北的决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但核心非常明确,只要冯、阎不出现明显的劣势,西北绝不会轻易的动手。

“朴初兄,你也不要杵在那了,坐下来,咱们接着谈谈关于地方民团的事。”

由于西北连年的大旱,以至于各地民众不是外出务工就是举家移民,进而导致民团兵员的萎缩,再加上西北的粮食供应中并不能优先保证普通民团的士卒,因此,不少民团已经在大灾中消声灭迹了。

“我的意思,干脆就从今天起全面裁撤地方民团,除了屯垦区允许保持由西北军退伍老兵掌握的少量地方武装外,在五省区内部实行持枪禁令。但凡不是军警宪特的配枪,一律需要登记备案,无证持枪,视作叛乱。”

“我看可以!”

张自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不过西北禁枪最好采用赎买的政策。”

张自力毕竟是从美国这样一样公民可以合法持枪的国度归来的,虽然他也知道枪支泛滥会导致匪患丛生和治安不靖,然而他却不赞成用强制的手段。

“另外,在雒南等临近豫西的地方是不是可以暂缓实行禁枪?”

“赎买没有问题,但法无例外。”

戴季良也觉得现阶段用粮食来换枪是件好买卖,不过他却不同意张自力设立特区的想法。

“我看可以在雒南、商南等处组建几个独立山地营、山地连,有这些拳头,再加上咱们西北睚眦必报的口碑,我看哪个还敢在西北边境动弹!”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西北军还会进入陕鄂边境的湖北一侧,控制郧县等地,这样才能确保屏障陕南的既定目标。

“那第三军是不是也新增几个山地营呢?”

张宾南插了一句。

“那边可是巴山、秦岭啊,论起地形来不比伏牛山、熊耳山更复杂嘛?有了山地部队至少咱们就不怕共产党的赤军了。”

这倒也是,现在两方大战倒是给了夹缝中的共产党可乘之机,南方据说已经出现不少赤区了。

而豫鄂边境、川鄂边境也陆陆续续有赤色游击队的出现,不过这一切现在还跟西北无关,因为西北实行的是农无税政策,即便有大户暗地里不执行西北的减租免税政策,也一早被西北自己的法院惩治了,既然没有基础,那么自然也就没有产生暴动的危险。

“再说钧座要是有心南下,他们也是尖刀不是?”

“南下暂时还顾不上。”

戴季良摆摆手。

“不过宾南兄说得有些道理,我看可以在第三军的编制内再增加一个直属的山地团,至于单独的山地营和山地连也可以准备几支。”

“钧座,说来说去,你们可跑题了。”

鄂涛却从军政署长的角度出发。

“要是民团都取消了,那咱们三级预备役制度不也就宣告结束了嘛?现在新的兵役制度又因为大旱而无法施行,那么各部的缺额怎么填补?”

“不是有铁路工兵团和徒手工兵团?”

张宾南替戴季良回答着。

“这些人经过多年的军事化生活,能吃苦身体又棒,只要完成了射击等项目的教训,我看至少不会亚于那些民团的。”

“宾南说得极是。”

张自力表示同意,虽然西北用在民团中派遣军官、士官来提高民团的素质,但是这些人泰半是大户人家家丁的底子,有不少是无端的浪荡子,管教起来极其困难,下去的军官、士官常常叫苦连天,更有甚者不少人还试图以小恩小惠来拉拢腐蚀西北军派遣的官长,端的是讨厌之极。

“这些不成器的民团还是一扫而去的为妙,也好去旧迎新,为兵役制度和预备役制度开路。”

“钧座。”

几个人正说着,宋成在门前敲了敲,走进来之后报告着。

“董主席已经又打电话过来催,问您什么时候能到?省政府礼堂那边所有人都在等着呢。”

“那就走吧。”

戴季良站了起来。

“虽然年景不好,但我这个总司令还得去给士绅民众鼓鼓劲、打打气嘛!”

戴季良从宋成手里接过羊绒大衣和军帽。

“别坐着了,都去吧,虽然没有好吃好喝,但至少管饱不是?”

“既然钧座有令,那么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张自力等人相顾一笑,纷纷跟着站了起来。

“走,去省政府会会这些愁眉苦脸的士绅。”

“这鬼天气雪越下越大了。”

看着飘飘扬扬的大雪笼罩了天地,无数在这战地绿洲里靠迎来送往为生的人们都不由自主的衝着老天爷骂了一句,不过远处出现的憧憧身影又让不少人充满了希望。

“下雪好啊,下雪了,这些兵爷们就不打仗了,这年头有钱没地方花,自然就到咱们这小地方开销了。”

然而有钱有机会到绿洲去享受的毕竟是少数,这些人不是有权就是有钱,而那些被拉了壮丁,喝了兵血的苦哈哈们可是为了一碗热汤、一个硬馍都要大打出手的,不过这一点就不在这些人的思维范围之内了。

“爷,您来了,快,裏面请!”

小二们热情的掸去对方身上的残雪。

“你要上酒菜呢还是要间上房?”

“唉,这不是大兄弟嘛?”

方本仁安置在绿洲里的接引使者们一个个练就了火眼金睛,眼眉一扫就知道这领头的主自己招呼过,再看看他身后那位气度不凡,自然知道大鱼出现了。

“怎么今个有空出来耍耍?”

“原来是老哥啊!”

看到印象中似乎有对方的身影,来人这才松了口气,随即又想到对方是这裏的地头蛇,兴许能更好的招待自己身后那位,于是脸色一变。

“真是巧了,要不一块来坐坐,让他们上些好酒好菜,这个地方你比我熟悉,介绍介绍,还有什么好乐子。”

“这就问对人了嘛,这个地方有最好的烟馆、最好的赌场还有最漂亮的娘们,就不知道你们想要些什么了?”

做这行的当然是要自来熟,而最怕的就是跟对方搭不上话,如果对方接口的话,那一切就好办了。

“说出来我给你参详参详。”

看看来人欲言又止的样子,蒋方的人会意的点点头。

“要不给你们来个流水席,挨个尝一遍鲜怎么样?”

“好主意!”

看看自家主子微微点点头,来人顿时情绪高涨起来。

“就这么着了。”

“钧座,咱们订购的维克斯战车已经到了。”

司马向戴季良报告着。

“另外西北汽车公司根据您的意思,拆除了Fiat 3000, Mod. 21上的炮塔,改装了一门75公厘短管伴随火炮。”

这是西北出现的第一型自行火炮,但并不是绝无仅有的一型。

“同时汽车公司在咱们的自产汽车上也试着加装了一门75公厘火炮。”

“炮架车?”

戴季良满意的点点头,军务局那些军械研究人员能举一反三让他非常的满意。

“不过这不解决问题。”

戴季良指出了其中问题。

“一来咱们的汽车有更大的用途,二来载重也不足以进一步搭载更重的火炮。”

“卑职明白。”

司马当然明白戴季良的潜台词,要知道汽车上装火炮用来对付国内这些军阀实在是浪费,而75公厘炮对付赤俄又显得有些威力不足。

“不过,卑职以为这些军械研究员们的士气可鼓不可泄。”

“这是当然的。”

戴季良抽出一张纸随手写了一行字交给司马。

“我批一千块钱作为奖励。钱不多,主要是荣誉,你注意在军械研究所里操办一下。”

“另外还有一件事。”

司马对戴季良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关于氨苯磺胺的亚洲授权生产专利,日本人找上门来了。”

当然日本人一开始是找的西北医药,在碰了一鼻子灰之后这才找到了西北医药的幕后老板陕福公司,然后再转到司马的手里,最终呈到戴季良的面前。

“日本希望把亚洲特许授权转给他们,我已经回绝了。”

“你是回绝了,但日本人绝对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氨苯磺胺生产技术并不复杂,很多国家都可以轻而易举的仿造,但是中国人无法对日本人的仿造进行追诉,但美国人可以,因此,就逼得日方必须从西北得到这部分的授权。

“可是日本领事马上就会找上来的。”

戴季良想了想。

“咱们可以开一个口子,从小日本那再讹一笔。”

要知道西北医药的生产能力并不能满足中国的全部需求,更不能满足整个亚洲的需求,也许让出一部分日本市场对西北也是一种砝码。

“就以转让日本地区的生产销售特许权为限,再从日本人手里至少搞五百万日元回来。”

“耀迁兄,大鱼上鈎了。”

报喜的人急匆匆的走进方本仁在绿洲里的秘密据点。

“至少是个师长。”

方本仁的眼睛一亮,就听来人继续说道。

“好赌好嫖,出手大方。”

这种人正是方本仁他们的目标。

“我也派人通知下去了,今天先输一千块钱给他,再安排个模样功夫上佳的婊子,等对方咬饵了,下一次就让他连本带利给我吐出来。”

“不错,应该放长线钓大鱼。”

方本仁满意之极,不过他也有一桩烦心事。

“南京又有电报过来了,让咱们一定要查清徐永昌部队的下落,所以这件事要抓紧。”

方本仁看看窗外的雪。

“这老天爷帮忙啊,一场大雪,估计这家伙今天走不了,明天你再安排一下,想办法尽快拿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