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上海(四)

第二卷 西北王

“请问戴委员长对东北军不抵抗有何评价?”

“请问戴委员长,前次亲赴北平是否与少帅就进关东北军生存问题达成默契?”

“请问戴委员长,就目前淞沪抗战中西北军的表现有何期许?”

“请问、请问!”

“诸位无冕之王,今天是风陵渡铁桥通车的大好日子,随着铁桥的通车,黄河再也不是阻隔山西和西北的天堑了。”

戴季良面对着此起彼伏的镁光灯侃侃而谈。

“至于东北问题,中央既然相信国联可以主持公道,可以扶弱抑强,那么我们就姑且看之吧。

不过,西北的意见很明确,拿破仑和俾斯麦都说过真理就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在国际交往中一味温良谦恭得到的只有羞辱而已。

谢谢,我的话完了,请诸位让一下。”

“这个军阀戴,说话如此杀气腾腾,眼中怕是一点都没有南京政府的存在,居然敢公开发表跟政府观点不一致的言论。”

被邀请来观礼的外国领事们在一旁窃窃私语。

“真不愧是从普鲁士这个大粪坑里爬出来的。”

“有一分实力说一分话。”

美国领事语气平淡。

“要是你手里挥舞着上亿美金,你也会同样有胆气的。”

西北的大宗采购和与之联系在一起的贷款,可是西北最有威力的武器。

“你们说,要是这个时候日本人对西北发动打击,我们会像在东北那样无动于衷吗?不,上海就是最好的例子。”

“军阀戴让我想起了那个波希米亚的下士,两个人一样的口无遮拦。”

法国领事则是一脸的古怪。

“也许这种强硬言论对争夺国民的拥护很有好处,然而却不是掌握政策的人应该有的慎重,你们看。”

高卢鸡指了指不远处的日本领事。

“日本人的脸都憋红了,说不定接下来日本人的矛头就该指向西北了。”

“让中国人和日本人互相敌视吧。”

英国佬却一副好整以暇的样子。

“这样即便发生战争,咱们也不会成为第一时间的受害者。何况。”

英国领事笑了笑。

“一场远离欧洲的战争,对国内那些商人来说可是绝好的刺|激。”

“百川兄。”

这些洋鬼子们的话戴季良自然是听不到的,在两边欢天喜地的锣鼓声、唢呐声还有西洋音乐声中,戴季良步行到了铁桥的中间,而从山西方向过来的阎锡山也数着点恰好走到面前。

“铁桥一通,秦晋可就是一体了。”

“是啊,是啊!”

阎锡山此刻却想的是,铁桥一通,西北进军山西也就分外的便捷了。

“若是同蒲路也通车了,那咱们可真成一家人了。”

不过此刻阎锡山自然不会把心裏话说出来。

“志翔兄啊,到时候山西还要多多仰仗啊!”

“看百川兄说的,你刚才也说了,一旦同蒲路通车,咱们就是一家人了,那还说什么两家话呢?”

戴季良似笑非笑的回应着。

“来来来,多余的话咱们待会慢慢聊,看看这些记者们都等急了。”

戴季良伸手从身边的副官托着的盘子中操起一把剪刀,而阎锡山也有样学样着,两个人站到红缎扎结的彩球两侧,手起剪落,随即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了起来。

在镁光灯的阵阵白烟中,风陵渡铁桥正式通车了!

民国二十一年2月22日晨,具有决战性质的庙行战斗打响了。

是役日军充分发挥了其机械化优势,集中炮火攻击,专以摧毁第5军防御工事为乐。

天还没亮,就一口气不歇地连续发炮,一两个小时之内炮弹轰出竟有三四千发之多。

等到天蒙蒙亮,飞机也能看清目标了,日军轰炸机便也来凑份子,进行俯冲轰炸,经过多次炮轰机炸后,第5军据守的工事已经荡然无存了。

这个时候,日军的步兵开始进攻了,与此同时,日军炮兵仍然在做配合,但为了不误伤自己的进攻部队,他们调整射距,转而轰击阵地侧后,阻断中国方面的援军进入。

而负责防守庙行前线的是第88师。

见日军突破了麦家宅阵地,师长俞济时、副师长李延年(均为黄埔1期)立即把预备队拉上去进行反击,同时亲赴一线督战。

但此刻战况已进入极其惨烈的阶段,双方有多次肉搏。

在牺牲了9个营长、20余个连排长之后,俞济时师终于重新夺回麦家宅阵地,稳住了庙行以南的局势。

见南面攻击未能奏效,日军又立刻增兵杀向北面,企图对庙行形成合围之势。

收到报告,担任左翼指挥的第5军军长张治中立刻明白了眼前的形势有多么严峻。

庙行若有失,植田中央突破计划就真的奏效了。

日军一路裹挟南下,十九路军和第5军将双双陷入困境。

于是张治中迅速做出调整,命令俞济时率部去庙行以北堵住进犯之敌,由第87师259旅(孙元良旅)驰援庙行以南,填补该处力量真空,同时让作为第五军预备队的教导总队在后面做好准备,随时策应。

中方援军杀到,日军眼看到嘴的鸭子要飞,哪里肯松口?也拼命把部队往这裏送,双方都不断采用添油战术,谁也不愿轻易退让半步。

道理很简单,这个时候就像拔河一样,任何一方只要再多使一把劲,绳子就可能要被他们倒拽过去。

这样一来,张治中的压力就加大了,但唯一的预备队不可轻易使用,要让西北军来支援,则对中央军的声誉是一大打击,怎么办?张治中在地图反覆寻找,终于,他找到了部署在蕴藻浜北岸的第261旅(宋希濂旅)考虑到宋希濂据河防守的责任也很重,张治中才只要求从他那里抽调一个团。

但是宋希濂在表示可以遵令执行的同时,仍然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个团真的能解庙行之困吗?从路线上来看,该团援兵需要绕道从塘桥渡河,路途很远不说,大白天的,日军轰炸机也不会闲着,肯定要一路跟着凑热闹,所以就算赶到目的地,也得是四、五个钟头以后的事了。

现在战场形势如此紧急,双方打得你死我活,守军别说四、五个钟头了,恐怕连一个钟头都等不起。

也许还没等援军走路走到一半,阵地就早已易手,一切都白忙活了。”

张治中沉默了,宋希谦说的一点没错,可是眼下还有别的办法吗?

“围魏救赵,绝地逢生。”

宋希镰提出,他可以倾全旅之力,强渡蕴藻浜,从侧背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如此,庙行之困必解。

但是有一个问题,日本人绝不会轻易看着中央军渡河,最好是有飞机或是重炮予以火力掩护。

飞机,中央军当然有。

不过除了极少数霍克驱逐机以外,能用来轰炸的无非就是些容克斯飞机,可是这些飞机速度太慢,一旦日本人的飞机过来那就是一个靶子。

还有重炮,虽说西北军的重炮在江湾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是西北军跟粤系勾勾搭搭是没有问题,要让自己抹下脸来求这些西北军人,张治中一时间沉默了,不过张治中的犹豫并没有持续多久,只见他一咬牙。

“好吧,荫国,你立刻去准备,支援的事,我来安排。”

“师长,第5军张军长的电话。”

培模正全神贯注的看着地图,一个参谋报跑来告着。

“文白兄。”

培模站起来抓起电话。

“飞机好办,我马上让苏州起飞,不过重炮有些问题,日本人现在的轰炸很密集,你是知道的,这种情况下移动,我怕?不,不,我想一想。”

培模盯住天花板发了一会呆。

“文白兄,我马上安排重炮过去。”

搁下电话,培模立刻给蒋光鼐和蔡廷锴的指挥部拨了过去。

“贤初兄。”

接电话的是蔡廷锴。

“张文白那里吃紧,你看是不是十九路军能在江湾一线反击一下,西北军愿意做这个主力啊!”

“哦,你已经做了安排。八字桥?可以,我马上安排部队过去接防。”

“让重炮营二、三连即刻移往庙行,让独立防空第十一、第十二连随行保护。”

放下电话,培模立刻下起了命令。

“再命令苏州飞行特遣队立刻对蕴藻浜和八字桥进行轰炸,再调马普仁部立刻进入八字桥。”

说到这,培模看了看自己的参谋长龚大宁。

“思安兄,马部暗弱,还要麻烦你过去督战。”

“起飞!”

重炮移动需要时间,这个时间甚至要比挂弹的飞机从苏州飞到上海更加漫长,而西北这次投入淞沪战场的除了飞龙改外则是一个中队的飞鹰式侦查/轻型轰炸机,这一次由于要打击两个目标,所以不但飞鹰全数起飞,而且另一个中队的驱逐机也一并起飞护航。

“方向上海!”

“怎么还没到?”

宋希谦焦躁的跺着脚,救兵如救火,庙行已经岌岌可危了,西北军却磨磨蹭蹭的还未赶到。

“算了!”

看着表上的分针又移动了五格,宋希镰一把丢下嘴边的烟头。

“不等了,东西已经准备好了吗?”

副官给予他肯定的答覆。

“走,没了张屠夫我就不信咱们就吃带毛猪了。命令,立刻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