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外蒙(七)

第二卷 西北王

进入6月初,军情处监听到的赤俄在外蒙和中俄边境上的军用电台的数目和活跃度极大的增加了,显然俄国人准备大打出手了。

在这种情况下,西北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了,沉重的气氛甚至影响到了西北军总司令部的每一个角落,所有人走路的脚步都轻手轻脚的,生怕在这个时候触怒了心事重重的高级军官们。

“马康的报告来了。”

张自力向正在用冷水抹脸的戴季良报告着,从五月底开始包括戴季良在内的所有人都已经做好了在指挥部安家的准备,而从成吉思汗行动开始算起的话,甚至有几个高级参谋已经几个月没有着家了。

“赤俄草原军区在伊犁河谷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初步估算俄国人至少动用了3个步、骑师超过二万余人,另外还有30辆战车、装甲车,40门76.2公厘以上口径的大炮和超过60架战机。11师和配属的第三飞行联队打得很顽强,到目前为止只是丢了一些边境后的前沿阵地,但已经报告摧毁了赤俄近10辆战车、击落20余架敌机。”

张自力显然对11师的战果表示满意。

“马康已经亲自带着第7师的一个团赶过去增援了。”

这当然不是报告的全部。

“另外额尔齐斯河谷也出现了一个师的赤俄部队,第16师的一个团正在凭着缺省永备工事和敌军对峙着。”

“塔城一线,俄国人有没有动作?”

戴季良关切的问着。

“南疆方向呢?”

虽说南疆牵涉到英国人的势力范围,赤俄可能会有一定的顾忌,但只有第17师和马步英的新疆省军骑兵师两部守备如此漫长的边境线还是显得过于单薄了。

“马康没有报告。”

张自力回应着,没有报告就应该是好消息。

“我倒是担心伊犁方向啊!”

清季的时候俄国人就是从这个方向进入新疆的,所以由不得张自力不表示关注。

“我看是不是要提醒一下子马康,让他把第7师全部调过去。”

“那要是俄国人从塔城动手呢?”

戴季良想了想,反问了一句。

“就凭第16师的一个团我看未必挡得住吧?难不成到时候再把第4师和第10师用于新蒙边境接应的那部分给调过去嘛?”

戴季良摇摇头。

“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万一俄国人在图瓦和厄鲁特方向也杀出一支大军来,咱们拿什么去支援西蒙的战事?”

戴季良这话可把张自力给问住了,第三军的4个师事关四川大局不能轻易调动,第二军4个师中第八、第九师也已经陷在外蒙战事中了,而剩下第6师和第13师的又要分别威压山西和作为东、南蒙方向的总预备队,这样七折八扣下来,也只有充当西北军唯一后备力量的第1、第2和第12师可以动用了。

而第1师的指挥机关刚刚从上海回来,还来不及整修,第2师陈友良又和马康矛盾重重,难不成再把留守陇上的第12师调到新疆去嘛,这样新疆可就靡集了七个步兵师、三个骑兵师,且不说马康是不是有能力掌控两个方向的战场,就拿前方需要的辎重粮秣的补给来说,面对如此漫长的补给线和西北军相对落后的输运能力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至于那些留德参谋提出所谓的机动作战,把有限的兵力来回调动,倒不是不可以,但西北一来没有完成铁路网络的建设,二来赤俄也不是一触即溃的鱼腩部队,因此,现在的西北学习一战时德国进行两线作战的话极有可能是东施效颦了。

“看来还是要进行对攻啊!”

戴季良倒不是存心给张自力难堪,只见他犹豫再三还是作出了决断。

“通知马步英部做好进入中亚的准备!”

所谓敌进我进,被动挨打的结果只能是重演中东路的教训,而且老祖宗还留下就食于敌的上好战法,为什么不拿来一用呢?“另外授权马康,只要他认为有必要了,就把马步英给我放出去。”

“这是一个办法。”

张自力点点头,不过他不认为只凭马步英的一个骑兵师就能牵制住赤俄在中亚方面的有生力量,因此,他补充着。

“我看应该让马康注重新疆方面战事,而让李过全权负责外蒙的行动。”

“钧座,我看朴初兄这个主意不错。”

鄂涛则是从平衡马、李二人的角度出发的。

“绥远有尹同愈的第6师在,山西也不敢动太多的小脑子,让李过来统一指挥第一、第二集群从协调的角度来看,也比马康在新疆隔靴挠痒要好。”

“钧座,朴初兄和之长兄的建议我看不错。”

张宾南补充着。

“另外第二集群方向有第13师作为预备队,而第一集群这边却没有,我看不妥当,还是应该派一部分援军的。我建议从第1师抽出两个团来,第一团负责新疆方面的应急,而第三十一团和师属炮兵、辎重兵、野战工兵进入外蒙接替第黄三喜、谢道长他们的后方维持地方。”

张宾南的意思倒也明确,第1师不是师指挥部正在修整嘛,那么干脆就拆散开来使用,而且不是整师出动,或可以减少一些后勤的压力。

“至于剩下的五十一团,就干脆划出来作为上海回来的暂编师或者说是第18师的核心,编练新的部队。”

“也好,那就先这么定了。”

既然几个西北军的顶梁柱意见得到了统一,戴季良于是当机立断的做出了决定。

“就让李过准备北上,第一、第三十一团押解必要的辎补品立刻出发!”

随着赤俄的威胁日益具体化,也随着兰州这边的决策下达,进入外蒙的西北军随之开始集中了,与此同时滞留在西北境内的各步兵师也陆续开进了外蒙境内,从查干诺尔到乌兰固木,从汗洪戈尔到曼达敖包,一片大战将起的肃杀气氛。

“外蒙从民国二十年就实行普遍兵役制度了。”

作为全权指挥西蒙的第一集群的指挥官,刚刚进抵乌列盖的第四师师长黄三喜中将很不满意之前玉门省军骑兵师和宁夏省军骑兵师束手束脚不进行扩军的行动。

“就算这帮西蒙人受了赤蒙多年的赤化,但牵制、分散一下赤俄的注意力对咱们不也是一样有利嘛?”

“清乐兄啊,你就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了。”

第10师师长谢道长少将替唐嗣桐他们分解着。

“原本也没有计划说要利用外蒙军的,他们也是一时没有想到而已,不过,现在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抽调几个得力的骑兵班充作核心,组建几支护教救蒙骑兵支队还是能有些作为的。”

“那就不能灵活机动嘛?”

黄三喜继续数落着两人。

“你们都是西北陆校毕业的,钧座对你们寄予厚望,一个个死板的只知道执行条令、命令,那将来还有什么出息?”

“所以他们现在只不过是中校、上校,而咱们是少将、中将嘛!”

谢道长以目示意,两个骑兵师的师长这才给两位长官行礼后讪讪的退了出去。

“清乐兄,不要生这么大的气,即便有几千人外蒙军我看也成不了大事,现在关键是咱们自己。”

谢道长扯过地图。

“你看,现在咱们处于赤俄西伯利亚军区和远东军区的包夹之中,东南面我是不指望的,以西蒙的地形,俄国人肯定压到咱们头上。”

“路遥兄说得极是,第二集群应该会牵制赤俄一部分力量,但沙漠地形对赤俄和咱们的补给能力都是考验,因此,注定了东南面绝不会是主战场。”

黄三喜忧心忡忡的回应着。

“而咱们这裏有色愣格河、桑根达莱河和扎布汗河等水系相连,进军相对容易,注定是赤俄和赤蒙的首选目标。”

“现在军情处转达的电侦情报来看,乌兰巴托方面已经出现了6支赤俄部队的呼叫信号了,再加上赤蒙现在还有4个骑兵师,少说在咱们的东面会出现超过三万人的部队。”

这还不是全部,谢道长继续扳着手指。

“要是西伯利亚方面也投入相同的力量,可够咱们喝上一壶的。”

“新疆方面已经打得沸反盈天了,所以短时间除了咱们这两个骑兵师、两个步兵师、一个快速纵队、三个重炮营,以及一个飞行联队以外,再也不会有任何援军了。”

黄三喜脸色凝重。

“就算咱们在特种兵的数量上可能会有几分优势,但一旦赤俄两面夹击的话。”

黄三喜摇摇头。

“再加上咱们的大宗弹药粮秣的补给要越过阿尔泰山才能送来,我就怕战事的前景不容乐观呢。”

“补给线我看双方可以扯平。”

谢道长指了指地图。

“赤俄和赤蒙之间并没有连接的铁路线,物资的运输也只能靠马拉车运,因此,老毛子这边也未必能有充足的辎补。”

谢道长点上烟深深的吸了一口。

“关键是西伯利亚和远东方面哪一个会先出手,如果给咱们各个击破的机会,那不是不可以一战,但若是两面步调一致的话。”

谢道长的眼里也闪过一丝忧色。

“这样吧,沿途兵站的守备任务在第1师交接之前全部由我的第10师来承担,另外,我再把第10团和第10炮兵营交给你来调度。”

“路遥兄,你手上只留一个团是不是太少了?”

黄三喜当然明白谢道长的意思,对方准备以一个团、一个炮兵营和一个野战工兵营来拖住某一方向的进攻节奏,而让黄三喜集中兵力好击破另一方向的来敌。

“是不是再留一点?”

“要不你把玉门省军的马显诚团调给我吧?”

谢道长思考了一会还是部分接受了黄三喜的好意。

“另外我需要空中援助的时候,让米嘉禾一定要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