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清正要上前请门人代为通报。
就听见右侧有一阵车轮声,接着就有一辆马车停到了刘府的门口。
紧接着就听见院内有人在说吐蕃话,已经是快到了门口。
忠清闻听,便停下了脚步观察,只见刘议昌陪着一个吐蕃官员从裏面走了出来,两人有说有笑,直到刘议昌把他送出门口,双方才拱手离开。
忠清警惕地看了一眼刘议昌,小声给韩衞二人说道:
“这刘议昌是怎么回事?”
“前脚还险些杀了那个吐蕃首领,这会怎么又和另外一个吐蕃官员有说有笑,莫非是个趋炎附势,两面三刀的人?”
李承乾看着刘议昌的举动,听着忠清的话,轻松一笑解释道:
“忠清,你多想呢。他们刘家生活在这裏,避免不了的要和各种吐蕃官员打交道。”
“要是看见吐蕃人就像看见仇人似的,他家也早就在这裏待不下去了,这裏的汉人也就彻底失去了庇护。”
韩衞在旁微微颔首:
“你们仔细看,刘议昌虽然一直是和那吐蕃人有说有笑,但是眼里根本就没有笑意,明显就是在应酬。”
忠清听完二人的解释,也是不由盯着刘议昌观察了半天,稍显郁闷地摇了摇头道:
“我是看不出来,我就觉得他对那吐蕃人很热情的。”
武境高强的人,五感也比普通人要强上许多,送完吐蕃官员的刘议昌明显感觉到了有人在注视自己,下意识就往忠清的方向看去。
等看到韩衞三人后,就不由一愣。
不说忠清,就是韩衞和李承乾身上都有一种和普通人不同的气质,当时在市场上刘议昌也留意到三人。
这会见他们竟然到了这儿,心中他们必然是来这儿办事。
想到这裏,他便往前走了一步,对三人拱手:
“三位明公,到这裏可是有事?”
韩衞也是上前一步,拱手还礼,笑吟吟地低声道:
“见过刘九郎,我等经郭孝恪将军引荐,从西域而来。”
“特来拜见刘议潮刘明公。”
刘议昌明显是愣了一下,眼神中的冰冷顿时如冰雪般消融,满脸都是笑容道:
“原来是贵客,走,三位裏面请,我带你们去见大哥。”
门房看到刘议昌这个样子都有些惊呆,九郎这是怎么啦?还从少见他这么失态。
一路上刘议昌几次都是欲言又止,想要问他们些什么,但张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神情激动依然是溢于言表。
而韩衞三人也一直是在留意观察这府宅内的情况,院内结构、建筑风格、来往人员服饰都和隋唐类似。
如果不是他们知道这裏是康定的话,还以为这就是在大唐国境内呢。
等到了正堂,刘议昌扭头对韩衞几人有些歉意道:
“我大哥正在裏面和人议事,几位贵客稍等,我现在就让他出来迎接。”
韩衞听完这话,不由开口阻止道:
“既然是有事,我们就等一会吧。”
刘议昌带着一脸的笑意,毫不犹豫连连摇头道:
“什么事情都没有你们到来重要。”
说完,已经是扭头进了正堂。
片刻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就看见四五个人从裏面涌了出来,当先是一位国字脸、身着青袍、五十来岁的男子。
他先是对那几人摆了摆手道:
“你们下去吧,事情改日再议。”
然后强压下激动的情绪,微微笑着冲韩衞三人拱手道:
“刘议潮见过三位贵客,请,咱们正堂叙话。”
韩衞三人笑着还礼,随着他和刘议昌进了正堂,同时心裏都有些犯嘀咕。
这哥俩的态度明显有些过于热情和兴奋了,莫非这是康定特有的礼节?
双方分宾主落座,坐在主位上的刘议潮这才看着三人,有些迫切地开口询问道:
“哪位是韩国师,可是从中原而来?”
韩衞闻听,欣然起身,对着刘议潮稽首道:
“贫道韩衞见过明公,这是我的鱼符,还请你查看一二。”
刘议潮豁然起身,迎着韩衞走了过去,双手颤抖接过鱼符,仔细打量了一阵,忽然泪流满脸,直接是单膝跪地对着韩衞就拜,口中说道:
“刘议潮见过故国国师,今日得见,终于是得偿所愿。”
说完已经是泣不成声。
旁边跟随而来的刘议昌,也不再压抑自己的情绪,随着刘议潮拜倒,喜极而泣。
韩衞有些不明所以,赶紧把二人搀扶起来,纳闷问道:
“二位为何如此激动?”
刘议潮示意韩衞坐下,然后回到自己座位,平复了下激动的情绪,声音犹自有些颤抖道:
“六十年,一甲子,终于见到自己人了,情绪有些难以控制,让几位见笑了。”
忠清不禁纳闷,插言道:
“我看那市场上有不少商人,应该都是从中原过来的吧?”
刘议潮温和一笑解释道:
“他们就是普通商人。可你们不一样,代表的是国家。”
“你们到来,说明国家还没有忘记我们这些流浪在外的遗民。”
听了这话的李承乾不由意动,诧异问道:
“当今大唐陛下是难得的明主,而且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你们就没有想过回归?”
刘议潮皱着眉头解释道:
“自然是想过,也和陛下联系过。”
“但陛下从大局考虑,大唐和吐蕃还属于蜜月期,我等如果贸然回归,必然引起两国的争端。”
“吐蕃从高原出兵攻击大唐,可以顺势而击。而大唐只能是被动防守,就算取得胜利,也很难克服气疾,无法攻击下吐蕃,得不偿失,所以只能暂时作罢。”
“就像现在松赞干布打着帮大唐攻打吐谷浑,可打败吐谷浑后,就带着十万大军赖在松州城下不走了,求大唐下嫁一位公主给他,不就是依仗这个气疾吗?”
说完后,又重重叹息了一声,眼神里有泪花闪烁:
“陛下的考虑我能理解。所以我也只能暂时作罢。"
"只是可怜了城中这些汉人百姓。"
听完这话的韩衞却不由的心中一动,如果双方实力得当,那战争最终比拼的就是双方的财力和底蕴。
从这一点说,李世民的考虑无可厚非。
但他没有亲眼见到这裏的百姓是如何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有可能的话,有没有可能让他们起义,自己和李承乾在旁协助?
这样一来的话:
一是解救了百姓,让康定回归大唐。
二是逼迫松赞干布退兵。
三是让李承乾得到了一份天大的功劳,也能为将来回到朝廷铺路。